智能网联汽车驶入快车道
发布日期:2024-08-14 16:50

根据行业机构预测


到2030年


全球网联车规模预计达到8000万辆


中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


预计将达到2700万辆


网联车市场渗透率有望超过90%


市场前景广阔



在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一辆智能网联汽车在测试场内进行主动安全自动紧急制动测试(6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中国网联车“加速前进”


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


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


汽车与人工智能、信息通信、


大模型等技术深度融合


智能网联汽车应运而生


当前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势头强劲


截至2023年底


中国共建设17个国家级测试示范区


7个车联网先导区


16个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


协同发展试点城市


开放测试示范道路22000多公里


发放测试示范牌照超过5200张


累计道路测试总里程8800万公里



参观者在体验天津大学设计研发的一款可进行多场景智能网联车测试的仿真模拟器(6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美联社报道称


中国汽车制造商为汽车增加了


数字化功能和连接性


以吸引年轻、懂技术的购车者


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


似乎一直在努力重新定义汽车


美国《纽约时报》则认为


中国正在测试的自动驾驶汽车数量


已超过其他国家


至少19家中国车企或供应商


正在该领域争取全球领先地位


创新应对新挑战


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发展路径


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也是下阶段推动智能网联汽车


规模化产业化应用的关键所在



观众在静态体验一款智能网联电动汽车(6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但目前


行业发展还面临一定挑战


如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


投资模式与建设标准不清晰


车辆智能化与网联化相互赋能效果不明显


跨行业跨领域融合不充分等


2024年


中国五部门联合印发


《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


“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的通知》指出


有必要通过“车端、路端、云端”


一体化发展的应用试点


加快建设城市和道路基础设施


促进提升车载终端搭载率


积极探索新技术新业务新模式


大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界也在积极参与


比亚迪、长安、蔚来等汽车厂商


成为车路云一体化建设的


实践者和推动者


华为、阿里云、蘑菇车联等科技公司


则以其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和灵活的市场策略


展现出差异化优势


网联车产业发展


需全球紧密合作


从全球范围来看


发展以自动驾驶为核心的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尚无可借鉴的成熟经验


需各方协同、统筹谋划



百度“萝卜快跑”全无人驾驶汽车行驶在路上。


新华社发


随着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迅速发展


中国积极拓展国际合作


中德自2018年签署


《关于自动网联驾驶领域合作的联合意向声明》


加强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等


在自动网联驾驶/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


多层次交流与合作


在市场化合作领域


此前曾获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的


“C-V2X车联网通信关键技术


研究及应用”成果


在3GPP牵头下制定国际标准


形成了C-V2X标准体系


已获得了中、美、日、韩等


授权发明专利五百多件


十几家车企发布了20多款车型


实现了C-V2X的前装量产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


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山枝表示


推动C-V2X车联网规模部署


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


也可以在全球持续引领


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和产业路径发展


此外


百度Apollo、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公司


已陆续开展多项海外技术合作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宋海涛看来


智能网联汽车有助于


推动传统汽车制造业


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提升中国汽车产业


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竞争力


也将为全球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


提供重要助力


撰文:李飞、刘昊 排版:李汶键 统筹:李政葳


参考丨人民日报海外版、经济参考报、中国汽车报、中国工业报、央视网、经济参考网


光明网出品

关键词:智能网联
浏览量:20890
来 源:光明网
编辑:流川
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