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进口依赖,传感器国产化正呈现向好之势
发布日期:2020-10-22 15:21

随着汽车智能化、电气化日趋走热,传感器得到大量应用,各领域市场进一步飙升。据相关机构预测,2019年至2024年期间,汽车传感器市场将以7.44%-8.88%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而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在车用传感器方面更是呈现较大需求和空间。


据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传感器市场依然保持增长,整体市场规模达到2188.8亿元,同比增长12.7%。未来随着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战略的实施,加上各级政府将加速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智能制造、智慧医疗发展,将为传感器市场及企业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企业也正逐步向创新化、智能化、规模化的方向快速发展。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2951.8亿元,增速达17.6%。


2014-2021年中国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预测


尽管空间巨大,但从供给量来看,目前国内传感器市场多以进口为主。据统计,中高端传感器进口高达80%,传感器芯片进口更是高达90%,国产化缺口巨大,这跟我国传感器起步较晚,缺乏核心技术有较大关系。


不过,在近期举办的亚洲传感器盛会SENSORCHINA上,盖世汽车走访时发现不少国产传感器品牌无论在技术、品质以及商业化方面均具备较强实力,传感器国产化正在呈现向好之势。


1、下游重视叠加上游提升,传感器国产化呈向好之势


从去年开始,华为缺芯事件让国家及制造企业进一步意识到核心技术缺失带来的风险性,尤其是国际政治经济环境风云变幻,不确定因素增多,促使核心技术国产化变得更为迫切。


“近两年,下游的系统厂商越来越主动接受国内传感器及芯片供应商,尤其是疫情发生后,部分客户受到国外供货较大影响,为此逐步意识到供应链多元化的重要性,这给我们带了机会。”苏州纳芯微市场副总裁兼传感器产品线总监高洪连在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表示。


同时,他指出,与十年前相比,国产传感器及芯片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上下游之间的匹配度越来越高,目前公司跟诸多车企及Tier1已经建立了相关合作。


对此,微传智能科技(常州)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朱一鸣亦表示同感:“的确,此前国内传感器主要依附于进口,但国内企业近年来在持续突破,在某些技术领域已经不亚于国际品牌,且在市场服务方面我们有着本土优势。


如今,我们正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持AI算法提高产品性能,同时加强品牌效应,努力制造更加优秀的国产传感器,希望能尽早帮助下游制造商摆脱进口依赖。”


整体来看,下游重视叠加上游供应商提升,国产化传感器市场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时期。与此同时,随着智能化、电气化及材料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和升级,加上新基建等国家政策及重点项目的扶持和带动,进一步形成汽车传感器发展新动能。


2、产业聚集效应明显,企业发展多走务实路线


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汽车传感器行业共计生产汽车传感器28亿只,同比2014年增长16.67%。2016年产量则达到32亿只,同比增长14.29%。近年来,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商业化进程加快,市场对传感器的需求量更是有增无减。


在此背景下,为提升市场竞争力,产业聚集效应明显。从传感器产业发展情况来看,此前小而散是产业较为显著的特征。据工信部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整体从事传感器生产和研发的企、事业单位共1700余家,从事MEMS研制、生产的企业有170余家,其中中小型企业占比约94%。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我国传感器产业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京津等产业聚集区。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业内公司的兼并重组,产业格局将进一步走向聚集。


从区域上看,华东地区为主要聚集区域,企业数量最多,大约占据全国56.86%。此外,在中南、华北等地区占比也比较突出,分别占据23.09%和8.36%的企业资源。


2019年中国传感器企业资源地区分布情况


另从企业发展来看,盖世汽车在采访中发现,尽管市场机会较多,但企业对自身定位及发展方向较为务实明晰。高洪连在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多次提到“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这一点,他指出:“尽管行业空间很大,但毕竟我们还是一个中小规模厂商,不可能做到全面覆盖。


因此,主要还是围绕自己擅长的领域,紧跟市场趋势和技术潮流去做匹配。如传统燃油车MEMS芯片原来主要是由国外厂商提供,我们会结合国内排放法规进行开发,不断丰富产品线,给到客户更多选择。


而在新能源方面,高压环境及新的电子电气架构对于传感器有新的增量需求,但要求也更高。因此,方向一定要明确,产品才能更好更快地落地,竞争力才能得以提升。”


对于此,无锡芯感智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同庆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此前很多传感器都是进口的,国内想在此领域突破,还是需要一定时间。因此,我们在产品拓展时没有直接涉入前装市场,而是从售后做起,当然前装市场产品不是没有,而是要等待时机。”


3、空间巨大,挑战依然不容忽视


挑战与机遇并存,尽管国内传感器市场发展环境向好,但对于自主品牌来讲,要超越还是需要较长时间。


在高洪连看来,车企对传感器要求非常高,且此前的架构系统多以国外Tier1主导,因此对于自主品牌来讲,产品不但要符合国外的标准参数,可能还要做的更好,才有机会做一些替代。


其次,他认为人才及经验也是制约国内传感器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从目前国内的情况看,能够适应当今传感器技术发展需求的具有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及中青年科技专家、技术管干、学术带头人相对缺乏,使行业技术更新换代步伐慢,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除了以上外,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因行业发展规范尚未形成,导致国内传感器产品不配套且不成系列,重复生产、恶性竞争的现象的多发,使得产品可靠性较差、低端偏移较为严重,产业化程度与品种和系列不成正比。传感器国产化要实现,行业规范亟待完善。


为此,对于国内传感器生产厂家而言,前途光明道路曲折,要赢得发展,势必要脚踏实地,在擅长领域不断提升,做到极致。

关键词:摆脱 进口依赖 传感器国产化
浏览量:34413
来 源:盖世汽车
编辑:仪器仪表WXF
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