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激光雷达正从高端车型的“专属配置”,加速下沉为各大主流车型的安全标配。
这一转变不仅重塑了汽车安全理念,更为仪器仪表行业开辟出潜力巨大的新赛道。
过去,受限于高昂成本与复杂技术架构,激光雷达仅零星搭载于少数高端豪华车型,作为智能驾驶系统的“锦上添花”之选,市场渗透率长期不足5%。
随着技术进步与成本下探,车企开始逐步将其纳入产品配置清单,激光雷达的普及及趋势初现端倪。
零跑汽车与禾赛科技在2025年4月8日官宣深化战略合作,将采购约20万激光雷达,自2025年起量产的零跑B、C系列车型将全面搭载禾赛ATX激光雷达;广汽丰田也为售价13.98万元的铂智3X装上了激光雷达;就连一向在智能驾驶技术路线上较为保守的传统车企,也纷纷加速布局,如雅阁在2025年款混版车型上,通过5个毫米波雷达、6个摄像头及驾驶员监测传感器的协同,构建360°无死角感知网络。
二、头部车企推动“标配即高配”策略
而在2025年5月22日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上推出的YU7,则是将这一趋势推向高潮。

三、激光雷达:智驾的必选项?
从智能驾驶技术发展趋势来看,激光雷达正逐步成为主流方案的核心支撑。当前,智能驾驶技术路线呈现“纯视觉”与“多传感器融合”并行的格局。
纯视觉方案虽凭借成本优势与算法迭代快速发展,但在面对远距离目标识别、极端天气条件时,仍存在感知精度不足、误判率高等问题。
相比之下,激光雷达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接收反射信号,构建高精度三维点云图,能够对道路环境进行实时、精准建模,尤其在识别不规则障碍物、测算动态目标距离与速度等方面表现优异。

激光雷达点云图
随着技术进步与成本下探,激光雷达与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的融合方案,正成为实现高阶自动驾驶的关键路径。
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激光雷达交付新车137.37万辆,同比增长211.78%。行业普遍认为,未来3-5 年,激光雷达将成为高阶智能驾驶车型的 “必选项”,并逐步向中低端车型渗透。

四、仪器仪表行业机遇
对于仪器仪表行业而言,激光雷达的普及无疑是一场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据智研咨询数据,2024 年,中国车载激光雷达需求量 155.8 万套,较 2023 年增长 79.3 万套;市场规模 112.18 亿元,较 2023 年增长 49.45 亿元。预计 2025 年,中国车载激光雷达需求量约为 212.7 万套,市场规模约为 136.13 亿元 。庞大的市场需求为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增长空间。

图片来源:智研咨询
仪器仪表企业若想在这片新蓝海中抢占先机,需加快布局激光雷达产品线。凭借在精密仪器制造领域积累的高精度加工技术、光学镀膜工艺等核心优势,打造差异化产品。
同时,针对不同车企在智能驾驶功能上的差异化需求,开发定制化解决方案。此外,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是仪器仪表企业塑造品牌影响力的关键一步。
目前,车载激光雷达行业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与测试规范,企业应联动上下游产业链、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共同推动激光雷达在性能指标、安全规范、数据接口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将自身技术优势转化为行业标准,在新兴市场中建立起难以撼动的品牌地位。
- 关键词:智驾 激光雷达 小米汽车
- 浏览量:60
- 来 源:仪商网
- 编辑:西米
- 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
-
加速“上车”:激光雷达136.13 亿元市场能否落地?行业动态|2025-05-27
-
预算700万!这些高校拟采购高精高速示波器 | 第1期精选仪商日报行业动态|2025-05-21
-
智驾”频频失效 传感器厂家不该在制定测试规范时缺位行业动态|2025-05-21
-
睿创微纳:坚持红外热成像全产业链布局,加强多维感知技术研发投入行业动态|2025-05-09
-
睿创微纳:对美出口占比较小,原材料和设备国产化率高行业动态|2025-04-28
-
这家企业募资不超9亿元,用于工业视觉装备及精密测量仪器研发等项目行业动态|2025-02-14
-
深圳战新产业向新向前向未来 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占GDP比重达42.3%行业动态|2025-02-04
-
AI带火人形机器人,近10家车企率先涌入千亿新赛道行业动态|2024-12-24
-
1500公里续航!全固态电池首次上车!固态电池按下“加速键”热点头条|2024-12-06
-
德赛西威董事长高大鹏:携手行业伙伴共跨智能化鸿沟,共建移动出行繁荣生态行业动态|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