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科学仪器如何“突围”?“院士天团”齐聚广州,共探产学研融合发展新方向
发布日期:2024-11-18 10:43

11月16日,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高端科学仪器与高端医疗器械”分论坛(以下简称分论坛)在广州举行。分论坛现场,聚焦中国高端科学仪器与高端医疗器械发展现状、面临瓶颈与突破方向,数十位院士专家、行业代表作报告交流并开展圆桌对话。


为何聚焦科学仪器?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Erwin Neher举了个例子:例如新一代基因测序仪,约10亿美元的研发资金投入,不仅推动了基因组学领域的变革,造就了价值超100亿美元的科学仪器市场,同时还促进了价值数千亿美元的基因检测和精准医学行业的发展,“科学仪器的创新、科学发现与行业进步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正向循环关系”。

“当前,中国高端科学仪器与高端医疗器械行业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迈进,但我们也仍然需要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突破,解决一些关键核心技术还要依赖进口的问题。因此,今天我们在这里的讨论,十分必要,也恰逢其时。”分论坛现场,大湾区科学论坛主席、中国科学院原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创始主席白春礼表示。

而在全国加速夯实“科研底座”的过程中,粤港澳大湾区扮演了关键角色。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实验室主任钟南山在视频致辞中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乃至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承载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任。近年来,由广州实验室牵头研发的全球首台全自动微流控外泌体提取、纯化及富集一体机,由生物岛实验室领衔研制的首台国产商业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TH-F120等多个科学仪器相继在广州发布,持续突破进口依赖瓶颈,未来广州实验室将继续积极搭建平台,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高端科学仪器与高端医疗器械”分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突破进口依赖

“我们做过统计,历史上超过87%的重大实验进展都来自于科学仪器的进步,23%的诺贝尔奖是因为仪器的突破而获得的。”在分论坛现场,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科技部原副部长张雨东首先用一组数据直观展现了仪器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面对这一影响深远的关键领域,张雨东表示,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科学仪器发展已取得一定成绩,型谱体系基本完整,常规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具体来看,根据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统计,国产分析仪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从“十二五”初期的30%提升至2023年末的44%,国产分析仪器国内市场初步形成类似国际“市场集中效应”的格局,质谱仪年销售额过亿元的规模企业已有3家。

分论坛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系统与装备研究所首席专家,中国科学院电工所研究部主任、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王秋良向与会代表分享了目前中国在高场磁共振装备技术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此前由王秋良团队研制的亚洲最高磁场9.4T和室温孔径800mm人体全身磁共振成像系统,产业化规模已达到数百台套/年。

不断有空白领域被填补上,但也还有关键环节仍亟待补缺。“在高端通用仪器方面,我们仍然受限。”张雨东认为,目前国产仪器的原创研发动力还相对不足,现有国产仪器和国际最先进水平的差别较大,以及将科研成果转化为通用仪器的内在驱动力也还不够。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赵红卫也谈及这一问题。聚焦强流离子加速器大科学装置,赵红卫表示,其在核物理前沿和国家需求、人民健康方面都有很广泛的应用,但最大的挑战还是能否在强流高功率条件下长期稳定运行,“真正要做到世界领先,最关键的还是靠核心技术,其次就是一定要静下心来,没有10年做不出这样的设备”。

此外,为进一步提高科学仪器使用效率,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长、讲席教授、凝聚态物理研究部主任丁洪也在分论坛现场发出倡议,建议各高校、院所探索开展科学仪器共享计划,更充分利用现有仪器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并形成优势互补,鼓励建设特色仪器专业。


加速产业转化

与此同时,如何更好推动产学研合作、加速科学成果转化也成为分论坛现场多位院士专家、行业代表关注的共性问题。

论坛现场透露,在2011—2020年批准立项的692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中,仅43.6%的项目成果转化为通用仪器,还分别有8.8%和68.7%的项目成果未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和国际发明专利授权。

“(这反映出)成果转化的驱动力还不够,鼓励真正技术研究的评价体系还没有做到位。”对此,张雨东建议,应加快完善激励管理机制,构建适应不同研发阶段特点的评价体系,畅通创新链、人才链,并完善仪器研发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更好地保障创新成果,提升高端科研仪器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促进政府部门、技术机构、社会资本多方合作,推动高端科研仪器跨越基础研究与商业化应用之间的“死亡之谷”。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广州实验室副主任、生物岛实验室主任徐涛也建议,未来应加快发展科技金融,为科研成果实现转化应用提供更多渠道金融支持,包括耐心资本、并购基金等,从而推动形成国际龙头企业,并在全国范围内打造形成若干个产业园区。

在粤港澳大湾区,不少科研院所已经和企业合作开展了一些前沿探索。

“依托国家实验室平台,我们一方面持续链接全国的大院大所,另一方面不断加强与龙头企业合作。目前正在探索建立的‘433’股权管理模式,就是40%归生物岛实验室,30%归科研团队,还有30%属于500强等头部企业。我们已经基于这一模式与海尔集团、万华化学等企业展开了合作。”生物岛实验室主任助理、黄埔学院执行院长毛丽丽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分论坛现场,生物岛实验室与海尔集团旗下大健康生态品牌盈康一生合作研发的全国首辆泛癌早筛巴士也吸引了不少关注。

“泛癌早筛巴士搭载了生物岛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及泛癌检测产品,结合移动车载筛查系统及AI辅助基层医疗筛查能力,能够提供结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和卵巢癌四类癌种的早期精准筛查服务。在合作过程中我们也感受到,大湾区很注重科研成果转化,科学家有意愿去做真正贴合于临床的产品,企业也希望孵化更多好的产品,双方的诉求能达成一致,合作得就非常顺利。”海尔生物相关负责人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

“展望未来,前景确实令人振奋。”Erwin Neher作为徐涛的导师,密切关注大湾区高端科学仪器的发展。他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的科学仪器市场将实现年均增长率超10%,但倘若在关键领域能够取得突破性进展,此数据或许会被大幅超越,“比如,可以充分利用大湾区优越的供应链环境和丰富的人才资源,加大对高端科学仪器研发的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分论坛现场,生物岛实验室还与华大基因、万华化学、海尔生物、安图生物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头部企业及产业平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进一步深化科技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共享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陈伟峰

关键词:科学仪器 国产
浏览量:709
来 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清风
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