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仪器为什么值得投资?
发布日期:2024-07-22 11:07

很多伟人和伟大企业的诞生都有借助于危机之态,我国科学仪器一直缺乏一到两家敢于直面全球竞争的领头羊,它们是否会诞生于当下我们无法有效预判,但唯一确定的是,当下的环境虽充满困境但同时对充满潜力的企业也是难得一遇的机遇!如何有效抓住机遇,是所有参与者应当深度思考的问题。


当下个人觉得,对于科学仪器最关键的核心逻辑是国产替代,对基础科学的重视力度日益增强,以及中国希望引领全球前沿科学研究。借助这一核心主线,很有可能助推企业发展踏上新台阶。


大型科学仪器可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通用大型科学仪器包括质谱、色谱、光谱、波谱、能谱、电化学、衍射、热分析、 生化分析、物理性能测试仪器等;专用大型科学仪器则用于天文、环境、能源、交通、机械、生命科学等专业领域研究。



从科学仪器的市场规模情况来看,单一细分领域整体规模均不是很大,这也与仪器设备的固有属性有很大的关系: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长,非短期消耗品。科学仪器相较于很多科技型赛道来说,技术壁垒更高、研发周期很长、产生营收的周期长但总体的单价水平高;因而投资人也不能寄希望于其能快速产生较大营收或实现估值快速增长。



中国基础研究的投入距离全球顶尖依旧存在较大差距,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中国基础科研仪器的存量和增量都将出现增长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研发投入占比仍有明显提升空间。据Word Bank数据,2018年中国研发支出约3184亿美元,研发经费总额仅次于美国的5730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二; 但从研发投入强度来看(即研发经费投入/GDP的比例),中国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不少距离, 2018年中国研发投入强度约2.19%,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27%,而美国为2.84%,德 国为3.09%,日本为3.26%,韩国超过4%、达到4.85%,以色列全球最高为4.95%。



2021年中国基础研究经费为1817.0亿元,同比增长23.9%;应用研究经费3145.4亿元,同比增长14.1%;试验发展经费22995.9亿元,同比增长14.0%。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6.5%、11.3%和 82.3%。


另据国务院2016年发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纲要预计“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再参考IMF预测到2030年中国GDP总值将超过25万亿美元,则2030年中国R&D经费支出有望达到约50000亿元,2019-2030年复合增速预计约为8%。


中国科学仪器的进口率长期居高不下,重大、高端科学仪器的国产化率极低


根据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统计数据显示,2016-2019年,我国大型科研仪器整体进口率超70%,其中分析仪器的进口率超过80%,分析仪器中色谱仪器进口率高达88.45%。



2016-2019年间,中科院下属研究所采购的200万以上的科学仪器中,国产质谱仪、X射线类仪器、光学色谱仪、光学显微镜比例不足1.5%,其中,光学显微镜国产采购率为0。类似核磁共振波谱仪、液质联用仪、X射线衍射仪的“国货”占比率,仅为0.99%、1.19%、1.32%。



中国科学仪器的市场空间无限巨大,加之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这一系列仪器日益严苛的限制【截至2020 年12 月,美国出台的针对中国的《商业管制清单》( The Commerce Control List,CCL),其中涉及科学仪器管制的占比超过42%】,中国国产科学仪器厂商迎来了属于自己时代的发展机遇期。


中国科学仪器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高端科学仪器进口依赖依旧明显;国际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我国对卡脖子仪器的获取以及海外商业化


从科学仪器进出口市场来看,2023年中国科学仪器进出口规模达到212.5亿美元,增速明显放缓,仅0.4%;2019-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5%。从进口金额来看,2023年中国科学仪器进口规模到达169.8亿美元,2019-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4%;从出口金额来看,2023年中国科学仪器出口规模达到42.7亿美元,2019-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0%。



从进口的细分品类来看,2023年实验分析仪器依然是占比最大的品类,占比57%;光学仪器占比37%,试验机占比5%。光学仪器同比增长19%,有力拉动了科学仪器进口的增长;试验机同比增长1%;实验分析仪器则同比下降了8%。


从出口的细分品类来看,2023年实验分析仪器依然是出口金额占比最大的品类,占比为78%,光学仪器占比13%,试验机占比9%。实验分析仪器同比下降6.6%,试验机出口金额同比增长33.7%,光学仪器出口金额同比增长4.9%。



从更细致的产品品类来分析,色谱类仪器进口数量的大幅下滑(液相色谱仪同比下降35.38%、气相色谱仪同比下降22.16%)导致了实验分析仪器进口金额显著下降。半导体用光学仪器和“显微镜(光学显微镜除外);衍射设备”,同比增长分别达到24.37%、12.68%,导致了光学仪器进口金额较大增长。


质谱仪以及气相色谱仪的出口金额同比下降是导致实验分析仪器出口下降的主要动因;立体显微镜和“显微镜(光学显微镜除外);衍射设备”的明显增长带动力光学仪器的出口增长等。


从进出口国别来看,仅从美国进口有所增长,德国、英国、日本、韩国的进口额均出现较大幅度减少;从出口国来看,针对发达国家的出口额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唯一针对俄罗斯出现极大的增长。另外,从科学仪器核心零部件来看,比如涡轮分子泵(真空系统)、光电倍增器、高精密质量分析器以及特殊精密传感器;高压切换阀、氘灯、硅光二极管、平场凹面光栅等依旧严重依赖进口。


综合来看,随着国际环境的不断严峻,我国科学研究的工具存在极大的供应链和卡脖子风险;海外需求的下降,要求我们以国内市场为中心,做实国内市场,同时慢慢深耕国际市场。


现阶段中国科学仪器发展的主要特点也极其明显:①小而散,行业集中度低,这也直接导致了在与高精密仪器巨头竞争当中无法集中力量办大事,经常挫败。但从更宏观的视角来论,撇开由国家意志所主导的航空航天、导弹等制造业,这一现状其实也是由我国制造业整体大而不强所决定的。以液相色谱仪为例,产品所涉及的零部件就超3000个,任何一个部件的不达标,最终都会影响精密仪器的性能。②从已上市的仪器企业市值来看,相较于跨国仪器企业,我国相关企业在二级市场估值溢价更低。给予投资人的赚钱效应相对更低,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市场化资金的涌入,而这又与赛道对资金需求量大、且周期长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当下参与者众多,宣称在相关领域在国内取得了重大突破也不少,这讲故事的模式在一级市场面对投资人展开融资时的确很好使,回顾过往也的确将科学仪器赛道的资本热度炒起来了,引来了更多人的关注,但说白了其最终还是需要直面终端消费者,资本运作和产品质量性能的把控均为重中之重。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终端消费者对于科学仪器产品力的要求貌似远远高于其他很多赛道,一旦产品性能低劣或者无法满足终端消费者的实际要求时,很容易固化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印象,对于国产品牌的信任度会更加下降。另外,以科学仪器赛道里市场空间最大的质谱仪为例,高校及科研院所一直都是高端科学仪器采购的主力军,调研显示:90%以上的研究人员更愿意选择进口仪器,因为顶配的科学仪器才能更好地助力科学发现研究,助力更优质科研论文的诞生。


综合来看,我国科学仪器参与者任重道远。因此,为全力破局进口垄断的局面,以匠心精神来打造科学仪器是业内企业创始团队所必须要具备的,考虑到高端科学仪器采购周期之漫长,团队应将企业品牌建设视为企业发展生命线。而对于科学仪器投资来说就不得不回归到一级市场投资的本质:长期价值投资,给企业更多时间打磨产品、提升性能,纵向挖掘产品能力!科学仪器和医疗赛道一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短周期大概率是干不成的!


最后,总结来说,中国科学仪器为什么在现阶段具有极高的投资价值?一系列契机已到!


(1)认为中美贸易战、美国等西方国家意图对中国高端产业卡脖子的战略意图加速了中国科学仪器赛道的爆发。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深化和加剧,中国高端制造业、高端科技的短板便日益显现,也凸显出中国大多数高端产业存在居多的极度不安全因素。在科研领域,科学仪器是科学创新的基础条件;先进科学仪器产业的发展直接关乎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做真正独特的科学仪器,才能引领科技创新。”因此,近些年从中央到地方均在加大对科学仪器的投入力度,从源头上加大重视力度。


如,国产高端科学仪器的接受度较低,调研显示:90%以上的研究人员更愿意选择进口仪器,这就要求仪器创业者需要做更多的市场教育。但随着政策指引国产仪器使用的深入推进,国产仪器进入终端消费者手中的几率徒增,这对于国内科学仪器创业者来说无疑是很大的战略机遇期。


(2)大范围的科学仪器服役超期促使仪器设备更新潮来袭,释放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仅以质谱仪为例,截至2021年底,我国高校院所拥有1.07万台(套)质谱仪器,原值总额为207.5亿元。华创证券研究所数据显示:服役10年以上的重大仪器设备占比超36%,服役6-10年的仪器占比40%。而一般正常来说,多数科学仪器的使用寿命在5-10年;服役超过5年、原产国为美国/德国/日本的比例分别为80%/75%/78%,原产国为中国的比例也有73%。


(3)中国基本实现了对中低端科学仪器的国产替代,甚至于在海外厮杀。随着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全球前沿科学逐渐步入瓶颈期、全球前沿科学研究主阵地逐渐往中国转移等,业界对国产高质量的高端科学仪器需求日益强烈。这也是我国积极投身高端科学仪器开发最主要内因之一。


具体案例分析:


布鲁克(Nasdaq: BRKR)作为世界领先的分析仪器公司之一,其产品覆盖生命科学分子研究、应用和制药应用以及显微镜、纳米分析和工业应用等领域,使科学家能够探索分子、细胞和微观层面的生命和材料。近年来,布鲁克也成为细胞生物学、临床前成像、临床影像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临床微生物学和分子病理学研究的高性能系统的提供者。


从布鲁克战略布局和营收情况来看,2021年开始其收入便开始了大幅增长。同赛默飞等其他跨国仪器企业相比,2023年行业整体普遍承压,多家跨国仪器企业营收跌幅超过两位数;但布鲁克逆势增长17%,营收接近30亿美元;归母净利润为4.2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4.03%。从具体区域来看,亚太区占比33.36%,是最大的区域,但总体非常平衡;2023年其在中国实现了5.28亿美元,在华业绩更是同比增长33%,中国区业务收入占据亚太区整体的53.4%。



我们知道,国外大型跨国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时大都采用并购的策略,在促进股价不断上扬之时,也不断扩展企业能力边界,进而逐渐成为相关细分领域的领导者。2024年开年至2024年7月,布鲁克就已成功收购8家企业,收购密度之高令人惊叹!


另从研发费用来看,布鲁克占营收10%,且将长期保持这一比例(沃特世、安捷伦等的研发投入大约在6%-7%)。从终端市场来分,前三大终端市场分别是:科研占比42%;工业和绿色科技占21%;生物医药占比15%。



2016年每股20美元,到2024年上半年最高每股超过90美元,最少也在60美元左右,上升了至少3倍,最多近5倍。整体赚钱效应喜人,且呈现欣欣向荣之势。相较于其他巨头科研仪器跨国企业,布鲁克或许更值得我国各科研仪器创业团队深入学习和研究。



关键词:科学仪器
浏览量:281
来 源:Sam的行研笔记
编辑:清风
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