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政策引领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5-04-09 16:15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仪器仪表产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其发展态势备受关注。为推动仪器仪表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道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的《关于计量促进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义重大,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仪器仪表在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堪称工业生产的 “倍增器”、科学研究的 “先行官”、国防建设的 “战斗力” 以及社会生活的 “物化法官” 。近年来,我国仪器仪表产业规模不断扩张,发展速度令人瞩目。然而,繁荣背后也存在诸多隐忧。整体产业水平徘徊于中低端,基础研究根基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品在可靠性与稳定性方面表现欠佳。高端仪器仪表及其核心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这犹如悬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严重阻碍了制造强国战略的推进。

计量,作为仪器仪表产业的基石,对产业的创新与质量提升起着决定性的支撑作用。《计量发展规划(2021 - 2035 年)》中明确提出一系列举措,如加速面向智能制造、环境监测、国防等重点领域专用计量仪器仪表的研制与推广;实施仪器设备质量提升工程,强化计量在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中的基础保障作用;建立仪器仪表计量测试评价制度;打造仪器仪表产业发展集聚区,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产仪器仪表品牌等。基于此,《关于计量促进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顺势出台。

当下,仪器仪表企业面临着重重挑战。一方面,国产品牌在市场上认可度较低,高端产品市场几乎被国外品牌垄断。我国虽已构建起较为齐全的仪器仪表产业体系,但产品多集中于中低端通用型,高端产品匮乏成为行业发展的明显短板。另一方面,核心部件依赖进口,“卡脖子” 问题突出。国产仪器仪表产业基础薄弱,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不显著,高端产品的芯片、传感器、探测器等关键零部件市场被国外企业牢牢把控。此外,科研创新能力滞后,基础研究成果不足,导致产品可靠性与共性工艺缺失。多数中小企业对计量的认知局限于传统器具管理,计量检测能力与意识亟待提升。

《指导意见》为产业发展制定了清晰的目标。到 2025 年,部分国产仪器仪表的计量性能与技术指标要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攻克一批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制新型标准物质,制修订相关计量技术规范,助力打造一批国产品牌,加速计量基标准和仪器仪表的国产化进程。到 2035 年,国产仪器仪表整体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实现国际领先,突破 “卡脖子” 计量技术,培育出一批具有领先水平的创新企业。

为实现这些目标,《指导意见》明确了多项重点任务。在短板攻关方面,要完善自主可控的量值保证体系,鼓励采用国产计量基准和标准,推进关键设备国产化替代,加大标准物质研制与应用,通过创新机制突破关键共性计量技术,培育高端制造企业。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上,龙头企业要发挥优势提升仪器仪表的设计、生产控制与质量追溯能力,实施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打造产业集群。在健全产业计量基础能力时,需完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研究新的溯源技术与方法,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实现自动化溯源,完善相关标准与规范,加强计量测试技术研究与能力建设。在培育产业计量发展生态中,要建立计量服务综合体,发挥产业中心与联盟作用打造特色园区,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推动资源开放共享与结果互认。在完善政策体系方面,设立计量测试评价中心提升国产品牌认可度,深化计量法制监督管理改革,加强人才培养。

这一政策的出台,为仪器仪表产业注入了强大动力。企业应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强化计量意识,在政策支持下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提升产品质量与性能,逐步打破国外品牌在高端市场的垄断,推动我国仪器仪表产业实现从量的增长到质的飞跃。
关键词:仪器仪表产业 计量政策 高质量发展
浏览量:37
来 源:仪商网
编辑:Jane
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