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科首席科学家年夫顺:甘坐“冷板凳”为国铸利器
发布日期:2022-02-22 13:36

从事电子测量仪器研发,取得的成果有多辉煌,背后的寂寞就有多漫长。


在业界,研制一款高端电子测量仪器,公认的周期是,从基础研究到产品成熟需要10年左右。


这是一场寂寞的“长跑”。唯有执着的追求和坚定的信仰,才能“板凳坐得十年冷”,抵达胜利的终点。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年夫顺


年夫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中国电科第四十一研究所电子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在电子测量仪器研发领域,一直孜孜不倦奋斗了30多年。


多项重大成果从他手里诞生:研发出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毫米波与太赫兹测量系统等国之利器,为北斗、探月、相控阵雷达、卫星通信等重大项目提供了测试支撑。相关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实现自主可控发展……精神的结晶亮丽夺目。


国家需求在哪,方向就在哪


在诺贝尔奖中,72.6%的物理学奖、81.1%的化学奖、95.5%的生理学或医学奖都是借助尖端科学仪器完成的。仪器是科技发展的“倍增器”。电子测量仪器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1989年,年夫顺西安交大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位于安徽蚌埠的中国电科第四十一研究所,“懵懵懂懂”地开始从事电子测量仪器科研工作。


真正决定将生命融入其中,源于一件事。


刚工作没多久,一天,年夫顺突然被叫到所长办公室开会。屋里坐满了领导,气氛紧张,年夫顺有点吃惊。原来,所里生产的一款畅销仪器,关键部件微波检波器,是国外某公司生产的。对方突然断供,导致生产无法进行,所里决定成立攻关组。


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年夫顺,被抽调担任微波检波器攻关组组长。经过大半年努力,他和同事研制出国产微波检波器,成功实现了替代。


年夫顺体会到了受制于人的滋味。“国家需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他立下了科研的信条。


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被称为“微波测试仪器之王”,是相控阵雷达、卫星通信等电子设备在进行产品研制、科学研究时最常用的仪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大力发展电子装备,急需这种仪器,但西方国家对我国严格禁运。


1991年,年夫顺开始主持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研制工作。


一片空白。当时,年夫顺和课题组成员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款仪器长什么样子。年夫顺永远记得,在一次会议上,一位国外同行放话:“这种仪器非常复杂,你们肯定做不出来。”


要争口气!在滴答的倒计时声中,年夫顺开始了攻坚。


一次次,仪器的科学原理就摆在那,但怎么把部件连起来,就是摸不着头脑;一次次,“吃饭睡觉都在想,着了魔似的”;一次次山穷水尽,有的部件做了两年没做出来,只能重新调整思路……


埋首在实验室,一个又一个春秋。期间,“下海热”兴起,课题组成立时有三个骨干,走了两个。但年夫顺选择了坚守。


1995年,年夫顺率团队成功研制出了我国首台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


成果鉴定那天,有人坚持要打开仪器内部,查证研发的自主性。现场拆开,看着略显粗糙的各个部件,与国外精致成熟的工艺截然不同,大家振奋了。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设计制造技术的国家。


多年来,始终围绕国家所需,年夫顺主持了30多项高端电子测量仪器科研工作,把所在领域由“一张白纸”变成了“一面旗帜”,有力破解了“卡脖子”问题。


不做,永远觉得高不可攀


科研如登山,从来都是充满挑战。


“不做,永远觉得高不可攀”“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年夫顺多年来不断征服科研险峰的心得。雄健的精神,坚强的意志,让年夫顺敢于挑战,科研之路不断向前。


一次,辛苦研制出的某关键部件,指标始终不达标。不停地检查,发现设计没问题。大家百思不得其解。


没黑夜没白天,年夫顺拿着部件冥思苦想。突然,在灯光下,他发现,原来介质板两面的线路是分别制作的,如同在一道门内外贴两幅图,原本应错开安装的线路重叠在一起,导致达不到设计要求。


腊月二十九,年夫顺和同事立即赶去合肥,找相关机构连夜重新制作部件。


大年三十,年夫顺和同事乘火车回到蚌埠时,漫天大雪。没有公交车,他们就步行回到办公室。重新组装部件,指标正常了。“可以过个好年了。”那一刻,他全身热气腾腾。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是年夫顺常说的口头禅。


一次,研制一个异常复杂的部件,一直没有进展。翻遍公开的资料,国外都是用这个部件。


思考权衡,年夫顺果断放弃国外的设计方案,决定用别的方法来替代。实验成功了。最后,国外公司也因性价比问题放弃了曾引以为傲的这个部件。


做科研,只有敢为人先,才可能研制出颠覆性技术产品。挺进“无人区”,也意味着选择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


太赫兹,是指波段频率在100GHz至10THz之间的电磁波。多年来,太赫兹两侧的红外和微波技术发展相对比较成熟。因为太赫兹的产生和探测不易,一直没有被完全开发。步入新世纪,太赫兹成为各国竞相抢占的技术高点。


2006年,年夫顺牵头组建了毫米波和太赫兹测试仪器团队。


从基础器件、制造工艺,到基础电路、核心算法,再到整机和系统集成,年夫顺和团队不断攻坚克难,在自主创新道路上留下了一个个坚实的脚印。


“比如,太赫兹波导传输线和导波结构的制作,要求精度非常高。高倍显微镜放大80倍后,才能看到内部的微小电路。”年夫顺介绍,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团队做了上百次实验,花了大概一年时间。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年夫顺



万水千山,道不远人。如今,在年夫顺的努力下,目前中国电科下属的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为数不多能够提供毫米波与太赫兹成套测试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从安检仪上隔空看物的“超级眼睛”,到空间探测、生物医学、太空通讯等,相关技术被广泛运用。


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


做科研,就要耐得住寂寞


心在哪里安放,人生就会在哪里出彩。


今年,年夫顺已年近花甲。面对记者,这位享誉业内的专家,坦言自己“人多的时候,属于听众”“多年来,见陌生人心里有点抗拒”。


不喜欢热闹,习惯了与寂寞相伴,这是年夫顺的脾性。“做科研,就得要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谈起科研路,年夫顺语气淡然中透着坚定。


他享受科研带来的乐趣。


一次,生产了十几台矢量网络分析仪。交付检测时,仪器却出现蓝屏。年夫顺跟团队研究了很久没有结果。


有一天晚上11点,大家都累了,年夫顺说“今晚就到这吧”。话音刚落,一位同事气呼呼地“啪”的一声就把计算机关了。神奇的是,蓝屏突然恢复正常,电脑一开,蓝屏又出现了。


“最后发现是电磁兼容问题,计算机干扰了视频显示卡,把计算机挪远一点就没问题了。”在年夫顺的记忆里,有很多穷尽办法之后的“偶然性发现”。不停“捅破窗户纸”带来的成就感,让他乐不可支。


他享受成果被应用的乐趣。


如同打仗前,要对表一样。卫星导航系统各相关设备和部件要做到时间上的精准和同步,发射前,需要用仪器来对每个部件固有的时间误差进行充分测试和精确校准。


“这个仪器就是我们做的矢量网络分析仪。”年夫顺说,虽然科研工作以年计,但成果得到应用后心里那种难以名状的巨大成就感,是别的事物无法代替的。


为此,他经常激励年轻人,“踏踏实实地干五年、十年,创造属于你的那款仪器。”在他的带领下,部件团队由最初的几个人壮大到现在的近400人,事业发展有了坚实支撑。


时间是科技创新不能缺少的变量,却是一个人的定量。选择了科研、寂寞、奋斗,也就选择了付出。


多年来,年夫顺加班熬夜成为家常便饭。儿子小时候没少抱怨他:“为什么我是被送到幼儿园最早的孩子,也是接的最晚的?”“遇到爸爸脸色难看,妈妈就说,肯定是科研不顺,别惹爸爸。”


年夫顺也有遗憾。年夫顺的父亲不知道儿子在做什么,只知道“是为国家作贡献”,在弥留之际也不敢打扰他的工作。母亲发现身上有个疙瘩,也没怎么声张。几个月后,母亲发烧,去看病时已是癌症晚期,“也许早几个月治疗,还能做手术。”


说起这些,头发花白的年夫顺,泪水涌出眼角。


于无声处,一种炽热的情感,令人动容。


(作者:中国组织人事报记者 孙忠法

关键词:中国电科 首席科学家 年夫顺
浏览量:10323
来 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清风
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