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战新产业向新向前向未来 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占GDP比重达42.3%
发布日期:2025-02-04 20:24

三折叠屏手机薄如纸片设计精美,将“平板电脑”轻松装进口袋;智能驾驶技术加速迭代,人工智能端到端优化驾乘体验;无人机点亮城市夜空,高科技“焰火”炫彩夺目……过去一年,这些诞生于深圳的高科技成果扎堆涌现,不断刷新市民的生活体验。


锻造新产品始终绕不开强大产业体系的支撑。2024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占GDP比重达42.3%。锚定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的目标,深圳借助快速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竞争格局中不断向新向前向未来。



锚定新产业,瞄准战略重点迎势而上


过去一年,深圳“20+8”产业集群发展亮点频频,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与空天等战略重点类产业集群均交出了不俗的成绩单。


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已然重塑汽车产业结构。在电动化的上半场,深圳一马当先,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城”;在智能化的下半场,深圳同样奋发有为,抢抓机遇在风口上乘势而起。


2024年,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增加值1023.72亿元,同比增长38.8%,跻身为城市又一个千亿级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深圳企业发挥创新优势,市场主体紧密合作结出的成果。


今年1月,深圳本土自动驾驶技术企业元戎启行与smart达成合作,双方共同开发新一代智能驾驶系统。“这项合作不仅能够推动公司的前沿技术落地,也能赋能海外业务,为中国智驾出海按下快进键。”该公司CEO周光说。事实上,在汽车智能化的浪潮中,元戎启行一直走在技术创新的最前列,较早就布局人工智能端到端技术方案,与国内头部车企达成紧密合作。


目前,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企业超过2700家。依托比亚迪、华为等头部企业品牌效应,速腾聚创、卓驭科技、汇川技术等一批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快速崛起,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创新,智能驾驶技术得以上车应用、迭代升级。


智能驾驶背后的底层技术是人工智能。在深圳,AI技术的应用场景可不仅仅局限于汽车,它已经融入千行百业,催生出新市场与新机遇。在大模型领域,华为的盘古大模型在医药、金融、设计等多个行业类别展开应用,激发发展活力;在制造业领域,人工智能让人形机器人走上产线做工人,具身智能生产线提升智能化水平;在城市治理领域,深圳的法院、气象等部门打造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标杆,释放“人工智能+”乘数效应……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细分类别中,深圳低空经济与空天发展迅猛是一大亮点。2024年,该产业集群增加值213.77亿元,同比增长26.4%。深圳全年共实现无人机载货飞行77.6万架次、开通无人机航线250条、直升机载人飞行2.8万架次;建成各类型起降设施483个、建成5G基站8万个。深圳成为中国低空经济领跑者,不断飞出“新高度”。


深耕新产业,挖掘优势产业潜力


作为制造业强市,深圳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为制造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在众多领域都形成较强的竞争力。


实力的背后是创新提供的底气。精密测量是一个小而美的行业,是先进工业制造中品质控制的重要“尺子”。去年,在高端精密测量行业深耕多年的中图仪器成功研发推出台式扫描电镜,作为“首台套”设备,其进一步提升了我市高端装备与仪器产业发展水平。


“扫描电镜最大可放大20万倍进行观察,且能够同时保证高分辨率、高抗干扰性以及高易用性,满足制造业现场复杂环境下的使用需求,可以呈现精度达2纳米的分辨率性能。”中图仪器副总经理张鹏说,“我们坚持每年把至少20%营业收入投入研发,不断丰富产品体系,满足先进制造业各个领域的精密测量需求,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深圳已在电子信息领域积累多年发展优势,依托龙头企业的强势地位,智能终端产业集群的市场份额不断巩固。


面对压力与挑战,华为在去年推出了全球首款量产三折叠手机惊艳世界,并通过一系列极具号召力的手机产品,在智能终端领域展现强大的竞争实力。2024年第四季度,华为以18.1%的市场份额跃居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排行榜榜首;


深耕海外市场的传音控股持续推进全球化布局,不止于作为“非洲手机之王”,该公司旗下三大品牌手机还远销南亚、东南亚、中东和拉美等全球新兴市场国家,市场地位不断稳固;


在坪山区的荣耀智能产业园,每28.5秒就有一部手机新鲜出炉,在完成打包和取货配送后即可发往全国各地。在150米的制造产线上包含了100多道工序,其中85%的工序都由自动化设备完成。


终端企业深受市场认可,离不开背后完善的产业生态。深圳通过政策鼓励企业开展联合研发,强化上下游供应链生产配套,提升链主企业带动能力,增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最终形成不断向新向前向未来的发展趋势。


做强新产业,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制造业始终是经济增长的基本盘,做强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方能为高质量发展储备充足动能,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力支撑。


2024年3月,“20+8”产业集群2.0版本上线,围绕八大重点任务分类推进精准施策,同时提出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1.6万亿元,打造形成4个万亿级、4个五千亿级、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


实现宏伟目标终究需要脚踏实地。为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深圳不断加强政策扶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集群布局创新资源,促进创新型企业发展。


在产业端,深圳三个重点产业专班——深圳市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办公室、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办公室、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办公室在2024年正式运作。在以上三大产业领域中,深圳已积累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产业办公室的设立凸显出深圳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决心,势必将进一步激发未来发展的新动能。


在创新端,深圳打造了“6个90%”的创新密码,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与此同时,深圳布局建设了3个国家级、7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了41个国家级、360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4个国家级、132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创新网络日趋完善,产业创新的基础愈发牢固。


“创新中心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在某一领域形成创新高地,其往往采用‘公司+联盟’的发展模式,汇聚科研机构和行业内头部企业的优势资源形成创新共同体,促进产学研一体化,使产业和科研形成有效整体,进一步释放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活力。”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所长汪云兴说。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面对新的一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蹄疾步稳扬帆远航,向着更高的目标不断迈进。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熊子恒)


关键词:智能网联汽车 精密测量
浏览量:53
来 源:深圳特区报
编辑:清风
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