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国际单位制中七大基本物理量之一,一场席卷全球的疫情,让其成为更多场景下的标配,也由此推动了温度传感器这一细分领域,迎来前所未有的广阔市场。
温度传感器最初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领域,早年受主芯片厂商、尤其是英特尔影响很大,为了精确测量CPU Die温度,CPU每升级一代,温度传感器都要跟着升级一代。多年以来,行业内玩家起起伏伏、收购整合,当前仅剩下TI、ADI以及Microchip等头部厂商,竞争格局稳定。
然而,随着可穿戴、新能源汽车、家电等新兴市场需求的攀升,温度传感器市场迎来了新的增长点。据市调机构Research and Markets预测,到2027年末,全球温度传感器市场将从2020年末的63亿美元增长至88亿美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4.8%。
暴涨的需求下,市场也正在迎来更多的竞争者。在最具潜力的中国市场,一批中国企业已脱颖而出,上海申矽凌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申矽凌”)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其最新推出的“小体积特色温度传感器” CT7117,标志着国产温度传感器向国际一流技术水平再次迈出坚实的一步。
“小体积特色温度传感器”背后 可穿戴蓝海已现
资料显示,申矽凌成立于2015年6月,是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环境传感器芯片以及模拟&混合信号芯片供应商,旗下主要产品包括热管理芯片产品(温度传感器芯片)、温湿度二合一传感器芯片、I2C/SPI总线接口类芯片产品。
在温度传感器领域,申矽凌深耕已久。据公司南中国区销售总监李柳青向集微网介绍,公司最早在疫情前的2018年即量产了公司第一代温度传感器CT1701,是精度能做到±0.1℃的先进器件,主要供应欧美和日韩品牌厂商,应用于体表温度监测。
2018年底,公司设计完成第二代产品CT1711,缩小CMOS数模混合零静态功耗温度传感器芯片尺寸、性能上更进一步,且可以直接接触皮肤,尤其适合应用于体温计。产品推出正值疫情席卷全球之际,刚需之下,CT1711一度成为全球“爆款”。
在此基础之上,最新推出的CT7117可说是上述两代产品的集大成者:实际精度达到±0.02℃,在3.3V电源下每秒采集一次温度数据的同时,平均工作电流仅为3.0uA(Typ.),尺寸再次微缩到0.73x0.73x0.55mm³。
更高的精度、更低的功耗以及更小的尺寸,使得这一产品非常适合在便携式、可穿戴产品上使用。而可穿戴领域,正是后疫情时代下,申矽凌最为看好的温度传感器增量市场之一,也是目前其最具竞争力的细分领域之一。
据Research and Markets预测,2020年至2027年,全球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25.78%,甚至在经济疲软的背景之下也保持高速增长。李柳青认为,体温作为人体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未来将是可穿戴设备一个很大的亮点。
凭借在精度、功耗、尺寸上的显著优势,申矽凌温度传感器产品在可穿戴国际市场已占据有利地位,据李柳青透露,目前公司在该领域的全球市占率大幅提升,除了主流的华为、荣耀、华米、小米、三星等品牌厂外,还有一大批白牌客户。
在此背景下推出的CT7117也被寄予了厚望,该产品目前销量表现优异,并且 “在未来两年内走势会非常漂亮”。而对于整个可穿戴市场,CT7117仅是主打产品之一,目前以及未来还将根据客户需求推出更多产品。
家电、电动车……应用场景不断拓宽
可穿戴市场之外,家电、新能源汽车所带来的热管理需求,则是申矽凌看好的另外两大温度传感器未来增长点。
市调机构Gfk最新调研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球大家电和小家电零售额同比增长31%和21%。而从家电的主要品类来看,无论是变频洗衣机、空调、冰箱,亦或是热水器、电饭煲、养生壶等小家电产品,测温都是其中必不可少且愈发重要的功能。
据李柳青介绍,当前温度传感器有四大技术路线,包括热电偶、热敏电阻、电阻温度检测器(RTD)和IC温度传感器。申矽凌CT7117系列即为IC温度传感器。
在家电领域,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thermistor,下文简称NTC)为当前主流技术,其劣势在于线性度极差,在应用中常常需要校准才能得出准确的标定温度,但这将带来巨大的时间成本,“像电饭锅如果要用半个小时来校准温度,消费者也受不了。”
这一大痛点,给IC型温度传感器带来了巨大的增长机会。与热敏电阻相反,IC型温度传感器有非常线性的电压/电流—温度关系,一些产品甚至有代表温度、并能被微处理器直接读出的数字输出形式,且价格相对便宜。李柳青表示,申矽凌已经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案,也与多个做家电的方案供应商有深度的合作。
新能源汽车方面,在汽车电动化浪潮之下,汽车续航和安全等问题变得日益突出,由此带来了海量热管理需求。据东莞证券预测,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规模1128亿元,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规模将达360亿元。
作为汽车热管理核心部件之一,温度传感器在这一领域的增量可见一斑。据李柳青透露,申矽凌已经在这一领域与头部厂商洽谈合作,不过目前这一行业面临的困难在于,缺乏一个标准化模型,如果未来能够形成标准化作业,那将是非常大的应用市场。
三年质的飞跃 “不存在弯道超车”
2018年,刚刚宣布完成A轮融资的申矽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司创始合伙人王玉曾经表示,公司大部分的竞争对手来自国外,并且作为初创企业,不具备品牌优势,难以拿下华为和联想这样的大客户。
仅仅过去了三年,申矽凌不仅将产品线覆盖至国际高端厂商水平,部分产品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且成功向华为等全球一流品牌厂商供货,甚至有海外品牌厂商前来洽谈合作,热管理产品累计出货超过2.0亿颗,且没有出现品质问题。
然而,对于公司以及国内同行在温度传感器领域取得的成绩,李柳青认为,“弯道超车”并不适用。“因为不存在弯道”“就像学走路一样,一定是从爬到站,再慢慢学着走,学会不摔跤,再往前跑,一定是这个过程,不存在弯道超车。”
李柳青坦言,之所以公司能够跟上国际一流厂商的步伐,甚至将后来者居上,最大的因素仍然是市场。2019年以前,温度传感器主要应用于通讯、PC和服务器三大市场,均为成熟市场,赛道小,需求稳定,供应商稳定,后来者少。
近年来,疫情的突发,以及5G、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让温度传感器迎来前所未有的广阔市场,这一历史机遇让更多科技创业者争相入局。与此同时,中国市场的包容性也给了国内厂商更多的试错机会,由此进一步推动了国产化的趋势。
此外,如可穿戴、消费电子这一类的新兴市场,由于对产品的延续性要求不那么严格,更看重产品的实用性并且需要产品能够快速迭代,也给国产产品与国外产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机会。而国内企业虽然体量小,但应变能力强、快,更具备竞争优势。
不过,李柳青也表示,在温度传感器领域,国产替代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例如在CPU、PC、服务器热管理领域,国际厂商凭借其丰富的技术和经验积累,仍然具备很大优势,也是国内厂商仍需要跨越的挑战。
- 关键词:温度传感器 申矽凌 国产替代
- 浏览量:4454
- 来 源:集微网
- 编辑:清风
- 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
申矽凌CT7117高精度数字温度传感器:精度与效率的双重革新产品在线|2024-11-07
-
对话多家国内传感器公司,共论“竞争、内卷、出海、创新”之道行业动态|2024-10-14
-
尤政院士:为什么要重视发展高端传感器技术热点头条|2024-09-12
-
眉山东坡区:智能传感引领新质生产力,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业动态|2024-09-10
-
1741亿元!净利润增速翻倍!74家传感器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出炉热点头条|2024-09-06
-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国产车规级传感器品牌面临的机会与挑战行业动态|2024-08-28
-
涉及多种仪器仪表,对美加征关税商品第十五次排除延期清单热点头条|2024-07-24
-
举世瞩目!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热点头条|2024-07-04
-
安培龙董事长兼总经理邬若军:打造领先的传感器公司行业动态|2024-05-16
-
天津大学:培养智能感知应用主力军行业动态|2024-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