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五所陈立辉:制造业是“再造新广东”关键力量
发布日期:2023-10-16 13:12

“再造一个新广东,最重要的支撑将来自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从德日美等发达国家发展实践看,其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一般维持在40%—50%以上,广东也提出,到2027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5%以上,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5%,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将为生产性服务业扩容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所长陈立辉在接受南方+记者专访时如是说。他建议,围绕广东制造业提质升级所需,推动科技服务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商务咨询、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扩容发展。



谈“再造新广东”

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南方+:广东提出,“再造一个新广东”。在您看来,支撑力量将来自哪些方面?


陈立辉:制造业是广东立省之本。我们认为,再造一个新广东,最重要的支撑来自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广东制造业发展的“压舱石”效应突出,制造业对全省GDP贡献超过40%、制造业税收长期居于各行业首位。


再造一个新广东,还需要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质量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从德日美等发达国家发展实践看,其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一般维持在40%—50%之间,目前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不到30%,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将为生产性服务业扩容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支持制造企业由制造向前端研发设计和后端用户服务延伸,从单一环节优势向产业链整体优势转变,发展创新设计、个性化定制、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服务。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通过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产业基金等多类投融资发展形成整体合力,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谈产业集群提质

“链主”带动产业链对标世界一流


南方+:广东培育形成了新一代电子信息等8个产值超万亿元的产业集群。在推动集群高质量发展方面有怎样的建议?


陈立辉: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重要工作任务,其中一个关键点,是需要落到制造业企业、落到制造业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的提升上。


一是以重点产业“链主企业”和整机企业为重点,自下游向上游、抓供给质量提升。目前,广东省内的华为、美的、广汽、比亚迪等整机企业、链主企业,均已构建完善的、领先全国乃至全球的供应链体系,整体企业对其供应链上中游供应商的质量标准要求把控能力很强。充分发挥广东省战略性产业集群“链长”统筹指导和“链主”引领带动作用,重点引导位于产业链下游的链主企业、整机企业对标世界一流标准,强化全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通过层层传导,促进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和质量可靠性水平整体提升。


二是以重点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为重点,自上而下,推动上游关键材料、元器件、零部件企业的质量提升。结合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实践,制造业最终生产出来的高质量产品,需要从源头抓起,也就是从每一类原材料、每一片零部件、元器件的质量性能提升抓起。建议围绕广东省重点行业,加大投入推进产业基础再造,支持广东省内关键原材料、关键零配件等企业产品研发制造。


考虑到重点产业链上游开展相关研发制造业务的以中小企业为主,有投入高、风险高、企业自有资金相对薄弱等特征,需要进一步提升质量技术基础相关的公共服务能力,强化人才、金融、技术、数据等关键要素资源支撑,为中小企业开展研发制造保驾护航,从而带动全省制造业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以高质量的产业基础,锻造高质量的广东制造产品,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谈传统产业升级

传统产业不等于中低端过剩产业


南方+:“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如何看待传统产业在广东经济中所占有的分量?


陈立辉:家电、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均是广东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从规模看,传统产业是广东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的家电、家具、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石化、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等传统行业增加值合计占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45%,等等。


从产业互动联系看,广东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是相互协同、迭代升级的关系。一方面,传统产业的制造业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发展,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推动全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8017亿元大幅提升至2021年的20859亿元,十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11.2%(远高于同期规上制造业6%);


另一方面,装备制造业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美的、格力等龙头企业布局发展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装备,支撑家电产业转型升级,成功打造一批世界级灯塔工厂和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有效推动传统产业降本增效。


南方+:针对传统产业还有哪些误区?


陈立辉:存在一些认识误区,错误认为传统产业多为中低端过剩产能、属于夕阳落后产业,出现部分地区注重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而忽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情况,从而导致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不畅、制造业增长放缓等问题。


从行业实践看,传统产业不等于低端产业,以家电行业为例,家电产品都有高中低端之分,这与产品整体质量、性能、智能化水平、能耗水平等相关,当前,国内传统制造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产品结构矛盾,也就是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和中高端产品产能短缺之间的矛盾,比如近年来出现国内品牌中低端家电产品国内不畅、而中高端海外进口家电产品在国内畅销的情况。


传统产业也不等于夕阳产业,家电、家具、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是支撑人民日常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要物质基础,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是长期持续稳定的、而且是不断升级发展的。


以食品制造业为例,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于食品健康、安全、便捷等诉求提升,预制菜行业成为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风口,高附加值、规模化专业化水平高、市场前景广阔的预制菜行业成为食品制造业整体转型升级发展的重大机遇。


谈产业链自主可控

从强化全流程质量可靠性入手


南方+:您此前提到,广东持续多年的制造业“买技术、买装备”思路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造成这种现象有哪些深层次原因?


陈立辉:广东制造业发展得益于深度融入国际循环,跨国巨头对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话语权较高,影响广东制造业技术、材料和装备研制布局。比如,部分跨国企业会明确要求加工制造过程中,需要采用海外品牌的技术、装备、材料、配件等,从而影响省内制造业企业谋划布局技术和装备研制的生产经营决策。


广东制造业产业结构以中下游加工装配为主,在研发创新和上中游关键核心配套方面的基础有待提升。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广东制造业结构以中下游加工装配的轻工业为主,在材料和装备等重工业方面的项目布局少、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技术创新储备不足,产业上中游关键核心配套长期依赖于海外或者国内其他地区供应,发展模式相对粗放,部分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设备国产化升级的动力和能力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广东部分制造业企业长期推行“买技术、买装备”发展思路。


但是,近十多年来,广东制造业在产业技术创新和关键材料、装备等领域的发展已经取得较好成效,区域创新能力和制造业研发投入均处于国内前列,正推进广东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整体向中高端迈进。


南方+:在产业链自主可控方面,一些企业反映,国产设备比如工业机器人始终做的是一些低端环节,上料、搬运等等粗活,真正的精细活、高端环节还是依托于进口。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国产设备稳定性不高。


陈立辉:这主要是因为国产工业机器人的整体性能、质量可靠性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不小差距,比如,在定位精度、响应速度、产品寿命、软件控制系统等方面相对差一些。建议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强化工业机器人的研发设计能力。从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观的角度看,机器人稳定性的提升,需要关注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到运营维护等全流程质量可靠性提升。比如在研发设计上就存在缺陷,后续工作再努力,也难以制造出高质量的机器人产品。因此要整合国产机器人产业链优势资源,产学研协同开展技术攻关,在研发设计阶段联合探索解决产品质量相关的难点、痛点问题;高标准开展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引导企业调整产品定位,提高研发设计和生产技术水平。


二是强化应用持续推进产品迭代升级。国产机器人起步晚、缺乏丰富示范应用场景,影响了产品和技术迭代升级。中国制造、广东制造规模大、覆盖多行业领域,可为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高中低端应用场景。建议选择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实施国产机器人应用验证工程,积累更多机器人运行的数据信息,推进工艺技术迭代升级和高端化发展。


三是强化机器人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发展。支持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能力建设,在机器人产品研制生产阶段,鼓励机器人企业与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发挥第三方机构在技术、数据方面的优势,提升可靠性设计能力;在机器人出厂检验阶段,做好第三方的检验检测认证,出具相关的测试认证报告,加强软件产品质量保证,提升行业准入门槛;在机器人应用阶段,做好故障数据收集与分析,反馈到研发阶段提高可靠性设计水平。


谈数字化转型

中小企生态建设不足导致失败率较高


南方+:数字化已是大势所趋,但仍有大量中小企业认为,数字化成本高,甚至认为并不能带来订单。


陈立辉: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痛点主要有:一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不明。不同行业领域的中小企业对数字化解决方案的非标准化、定制化要求较高,难以通过简单复制行业标杆的方式推进转型。而且,部分中小企业的数字生态建设能力不足、对数字化转型的整体研判不清晰,导致转型失败率较高。


二是中小企业难以负担较高的数字化转型成本。对于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且时间周期很长的系统性工程。而大多数中小企业财力有限,抗风险能力不强,不愿支持短期难以实现回报的投资和成本支出。


三是中小企业数字化人才储备薄弱。大部分中小企业对数字化智能化专业人才吸引力不够,尤其是缺乏能够将信息技术与业务有效融合的高端复合型人才,造成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智力支撑不足。


制造业企业订单量问题,归根结底与产品的市场需求度相关。一方面,宏观经济形势好,消费意愿强,才有可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订单。另一方面,该产品是否适销对路、市场需求前景如何也很重要,数字化是为企业提供宏观经济走势研判、产品所属细分市场需求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


【采写】郜小平

【统筹】程鹏 郜小平

【策划】陈韩晖 赵兵辉

【海报】吴颖岚 谭唯

【智力支持】国家工信安全中心-广州大学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研究院、广州大学管理学院

【出品】南方产业智库

【作者】 郜小平;吴颖岚;谭唯


关键词:电子五所 陈立辉 制造业
浏览量:8982
来 源:南方+客户端
编辑:清风
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