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11月举行,倪光南等16位院士将云集郑州
发布日期:2021-10-22 21:11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吴春波)“本次大会期间将发布智能传感器产业大脑。发布首个传感领域产业链图谱,构建传感产业大脑,形成智能产业图谱、技术图谱和人才图谱等,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10月22日,在河南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现场,郑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义民表示,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将于2021年11月1日至11月3日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本次大会主题为:“感知世界·智创未来”,会议规模700人。由传感器大会、传感器创新大赛、传感器产业科技成果展(一会一赛一展)三大板块组成。与2019世界传感器大会相比,本次大会主要在组织架构、主题聚焦、产业生态等方面进行提升。


“在中国科协、省政府指导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科协、市政府等单位已连续主办了2018年、2019年两届世界传感器大会,在业界产生较大反响。”王义民表示。


主办单位升格,大会期间将发起筹建“智能传感器国际联盟”


王义民介绍,本次大会由传感器大会、传感器创新大赛、传感器产业科技成果展(一会一赛一展)三大板块组成,是一次深入交流、深化合作的盛会,是一次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盛会,是一次巩固友谊、共谋发展的盛会。


本次大会规格进一步提升,在2018、2019两届世界传感器大会顺利举办的基础上,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组织架构规格提升,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人民政府由原来的指导单位升格为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等7个单位具体承办。


在设立大会主宾国家方面,2019世界传感器大会主宾国为德国,本次大会设立主宾国家为日本,将邀请日本在传感相关领域知名企业代表参展,展示最具创新性的优质产品,打造大会国际、专业、创新的品牌标签。


王义民介绍,本次大会期间,将联合10-15个国际组织机构,共同发起筹建“智能传感器国际联盟(ICIS)”“一带一路智能传感与物联网合作联盟”。拟在郑州召开联盟成立大会,进一步提升大会及郑州的国际化程度,吸引国际企业和机构落户郑州。


大咖云集,倪光南等16位院士将出席本次大会


本次大会期间,国内大咖云集郑州。


据介绍,经过前期邀请,已确认有16位院士将参加本次活动,分别为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褚君浩、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家赵连城、光传感技术专家方家熊、分析化学家张玉奎、计算机技术专家倪光南、系统工程学家管晓宏、粉末冶金和先进陶瓷专家葛昌纯、无机化学专家钱逸泰8位院士现场参会,材料科学家曹春晓、电子光学与夜视技术专家周立伟、分析化学专家李景虹3位院士线上参会。此外还有沈卫明、李长明、张学记3位国外院士出席大会,杨军、肯尼思两位国外院士线上参会。


此外,西门子、松下、霍尼韦尔、高通、江森自控、华为、正泰、达索、菲尼克斯等公司高管也已确定出席此次大会。


王义民表示,预计参会企业将达到170家,其中知名企业、外籍企业比例将达到15%以上,特装面积2500平方米以上,特装数量达到50家。


“来自国内外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人士将齐聚绿城,大会必将成为国内外传感器产业、学术、研发、投资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也将为推动郑州建设千亿级国家智能传感器产业基地提供有力支撑。”王义民表示。



河南省科协主席吕国范:举办世界传感器大会对河南具有三重意义



“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是传感器科技创新与产业领域的一次国际盛会。这次大会的举办,对河南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0月22日,在河南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现场,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吕国范表示,基于过往两届世界传感器大会取得的良好效果,经中国科协同意将大会提格升级,与河南省政府共同主办,以期在更高层次平台上汇聚国内外传感器领域知名院士专家、企业等,进一步擦亮“世界传感器大会”这张名片。


随后,吕国范从三个方面描述了举办世界传感器大会对河南的重要意义:


其一,这是贯彻落实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河南希望通过本次大会的举办,有效搭建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的平台,把传感器科技和产业领域的创新资源引到河南,积极助力国家创新高地建设,推动我省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其二,这是加快我省传感器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大会的举办,河南省可以积极引进科技人才、科研成果和产业项目,推进协同研发机构建设,促进交流全球传感器科技、产业和应用的最新成果,促进政、产、学、研、用、金、媒等环节的合作;将多层次、全方位深度聚焦全球传感器发展,促进学术交流,加快我省传感器产业迈向高端,助推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建设。


其三,这是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两个途径”一起抓、引进国内外创新资源的重要平台。通过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联合搭建“世界传感器大会”这一平台,河南省把全国学会及所联系的学科和产业领域人才、成果、项目、研发机构、技术标准等创新资源引进来,提升我省传感器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擦亮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名片。


河南省传感器产业规模已达300亿元四举措推动产业发展


“在今年世界传感器大会期间,河南省将开展专题的智能传感器产业产销对接活动,推动智能传感器先进技术、优秀产品在我省的应用示范,用河南的市场优势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传感器龙头企业在河南布局、投资、发展。” 10月22日,在河南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现场,河南省工信厅副厅长田海涛表示,下一步河南省将加快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我省智能传感器高质量发展和广泛应用。


据介绍,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河南省传感器及关联产业规模达300亿元,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0家左右,产业发展总体呈现良好态势。集聚态势已经显现,部分产品技术行业领先,相关创新平台已经初步建立,不同传感器和不同场景的应用也已初见成效。


田海涛表示,下一步,河南省工信厅将从四个方面入手,加快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我省智能传感器高质量发展和广泛应用。


其一,在省级层面建立“双长制”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我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双长制”机制优势,建立智能传感器产业链“双长制”长效工作机制,由省领导担任链长,组建智能传感器产业链工作专班和产业链联盟工作专班,专人、专责研究推动传感器产业发展,全省上下形成合力。


其二,构建产业创新服务平台。推动省智能传感器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加快建设,支持龙头企业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提升核心芯片,特别是MEMS工艺芯片的自主研发、设计、制造能力,培育传感器领域IDM(垂直整合)企业,引领产业创新发展。健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在智能传感器材料、装备、设计、制造、封装等细分领域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竞争优势明显的企业。


其三,构建专业人才体系,构建智能传感器产业相适应的优秀专业人才队伍体系。依托高校重点项目、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以及校企合作平台等,引进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利用企业战略合作、智能传感器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等吸引产业专家汇聚;发挥高校主体作用,培养智能感知与系统等方向的高层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由高职、技工类院校输出优秀产业工人。


其四,大力推动传感器市场拓展。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工业大省,资源丰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传感器产业在河南有着超大的市场空间。


据悉,河南省高度重视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对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建设寄予厚望,近年来已先后印发了《河南省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河南省智能传感器产业链现代化提升方案》,建立工作专班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


郑州高新区:聚焦三“端”打造生态,推进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两次举办世界传感器大会给河南带来了哪些好处,数字最有说服力。


10月22日,在河南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现场,郑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德敏介绍,过去的两届世界传感器大会已促成16个项目签约,协议总金额200亿元,中国电子、卡斯柯信号、紫光股份、鼎实医疗、深圳昊博等行业头部企业不断向郑州集中。


王德敏介绍,目前郑州高新区在智能传感器及终端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已处于全国上游水平,涵盖了环境、工业、农业、电力等诸多领域;已集聚传感器相关企业3011家,现有高新技术企业中有500多家与传感器产业相关。


在2020年9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颁布的2020传感器十大园区排名,郑州高新区位列第五。


王德敏表示,下一步郑州高新区将按照“打造一个产业、编制一个规划、举办一个展会、建立一个平台、出台一个政策、成立一支基金、签约一批项目、集聚一批企业”的发展模式,聚焦供给端完善产业链,聚焦需求端打造产业特色,聚焦服务端培育产业发展生态,全力推进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供给端,郑州高新区建设公共关键技术平台拟采用8吋MEMS芯片的建设运营方式,聚焦产业上游,加速行业中下游产业优质资源的快速聚集,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国内智能传感行业新增长极、新产业高地,同时郑州高新区还将建设公共检测平台,依托河南计量院的优势,在郑州高新区布局相应的国家级质检中心,打造“国家气体传感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在需求端,郑州高新区将为企业提供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智能制造、智慧环保、智慧健康、智能家居等领域提供应用场景,把高新区打造成智能传感器及智联网解决方案的集聚地,构建具有郑州特色、竞争力强、爆发式发展的领先产业生态,打造“国内一流,中部领先”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应用的城市样板区。


在服务端,郑州高新区将致力于打造传感器产业物理承载空间。以产业规划为引领,建设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启动区项目,拿出100亿元和337亩土地,以与郑州大学共建的河南省智能传感器中试基地为依托,构建“三平台三中心” 深度产业运营助力体系。其中“三平台”即科创转化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致力于推动技术成果转化、金融及产业基金助力、企业经营及市场推广;“三中心”即应用场景中心、产品检测中心、产品体验中心,致力于创新的应用场景研发、低门槛的共享检测服务、产业集中化的深度体验与发布,建设中国智能传感产业生态平台。



关键词:世界传感器大会 倪光南 智能传感器
浏览量:13125
来 源:大河报·大河财立方
编辑:清风
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