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一个压力,还一个电信号。触觉传感器的简单转变就能让真实世界以“二进制”的方式传给机器人。
“一点点压力就能产生匹配的电流。”在加了形容词后,这个转变困难了一些,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杨鹏飞解释,要灵敏地捕捉到“一点点”的输入,并给出严格匹配的输出。
“需要稳定、精确的输出,并且消除不同‘维’间的耦合干扰。”东南大学教授宋爱国的进一步阐释意味着这种转变难上加难。
这个信号转变的稳定实现,让巴掌大小的日本阵列式产品即便卖到10万元,也能在科研和产业市场占尽先机。“靠进口”是科技日报记者日前多方调查该产品消费者的一致答案。
行业内,工艺不过关
精确、稳定的严苛要求,拦住了我国大部分企业向触觉传感器迈进的步伐,目前国内传感器企业大多从事气体、温度等类型传感器的生产。在一个有着100多家企业的行业中,几乎没有传感器制造商进行触觉传感器的生产。
“我们曾委托深圳的一家企业制作阵列式触觉传感器,但因为工艺不过关,产品的一致性比较差,传感器阵列中点与点的性能无法做到一样。”宋爱国的经历可能并不是个例。
“我们的大部分关键零部件都是国外进口。”国内某知名机器人制造企业负责人表示,包括触觉传感器、减速器在内的国内产品,在稳定性、一致性方面不太过关。
“传感器用国外进口的。”杨鹏飞所在的生命科学院,通过对骨骼等的研究进行仿生机器的生产,以用于航天或工业辅助用途。“这些仿生机器会在很严苛的环境下工作,对零部件的要求很高。”
可见,对卖方而言,工艺门槛太高;对买方而言,国产货没有保障。“一个向左、一个向右”的局面,形成了依赖进口、内生乏力的恶性循环。
行业外,材料不够纯
除了生产工艺,材料纯度也是从实验室到工业生产的“扼咽之处”。
“导电橡胶、导电塑料、碳纳米管、石墨烯等都是可用作触觉传感器的材料。”宋爱国说,国内的材料质量、生产水平并不稳定,“石墨烯的生产应该还可以,但是用石墨烯制作传感器的技术还不成熟”。
为了获得高品质的材料,宋爱国实验室会自己用导电膏制作符合标准的导电橡胶。导电橡胶通过将玻璃镀银、铝镀银、银等众多导电颗粒均匀分布在硅橡胶中制成。挤压可以让导电颗粒相互连接,从而产生电流。分布越均匀,电流产生与压力的关系越有规律。
技术复杂,另一道坎
日渐复杂的技术也让国产产品落得越来越远。
一片巴掌大小的日本阵列式传感器售价10万元,并能保持严格的均一、稳定性。而国内产品多为一点式的,一般100元一个。
宋爱国介绍,日本阵列式传感器能在10厘米×10厘米大小的基质中分布100个敏感元件,由于衬底柔软,对不同方向力的计算以及力之间耦合干扰的消除使得敏感元件越多、相互之间的距离越短,越难做到准确地输出。日本在产业化方面较为领先,其他国家大多处于实验室阶段。
此外,每个敏感元件的受力维度也增加了技术的复杂性,施力有六个维度(X、Y、Z轴3个方向,以及对应的力矩方向),维度之间的耦合干扰如何消除也是需要在基础研究上发力的环节。“著名的波士顿动力翻跟头机器人用的仅是三维的触觉传感器。”宋爱国说。
有布局,但转化难推进
我国在触觉传感器的一种——多维力传感器的研究方面,很早就进行了布局。宋爱国介绍,1987年东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合肥机械智能研究所获得863重点专项的支持,研制六维力传感器。“静态精度已经达到误差率仅为1%—2%,和世界先进水平差不多。”宋爱国坦言,但是动态精度还需进一步攻关,动态耦合误差在5%—10%左右,“例如尚未达到有高速打磨任务的工业机器人的使用要求”。
但是,从成本上看,“目前的工业机器人平均造价是12万元左右,一个六维力传感器成本就要3万余元,目前的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还不具备规模化生产这一产品的条件。”宋爱国说。相较而言,美国ATI工业自动化公司的相关产品,成本已下降到每个2—3万元。
不可否认的是,在原创技术的追赶中,后来者必须绕过先行者的相关专利保护,除非找到明显更优解,否则很可能会因为绕过专利而提高技术达成的门槛,大多数时候,传说中的“变道超车”要靠运气。
- 关键词:传感器 机器人 触觉传感器
- 浏览量:4350
- 来 源:科技日报
- 编辑:甘立人
- 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
-
产品与趋势:2025年展会释放了那些行业信号?热点头条|2025-04-29
-
国家级科研基地落户佛山高新区禅城园!支撑智能传感产业发展行业动态|2025-04-24
-
青岛仪器仪表:“小而美”中的硬实力行业动态|2025-04-23
-
机器人马拉松背后黑科技:工业级仪表控制技术赋能消费级机器人热点头条|2025-04-23
-
全国唯二,青岛这个“小而美”产业为何能入选“国家队”行业动态|2025-04-22
-
机器人“电子皮肤”订单爆发式增长,出货量上涨10倍行业动态|2025-04-22
-
这些仪器仪表企业2025一季报预喜,净利最高增长857.45%!行业动态|2025-04-21
-
共襄盛会,第五十届中国电工仪器仪表产业发展大会在重庆隆重召开!行业动态|2025-04-17
-
仪器仪表行业论坛峰会聚焦创新发展,共探行业新路径论坛峰会|2025-04-15
-
2025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开幕,仪器仪表商情邀你共享科技盛宴!热点头条|2025-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