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2.5亿!张峰谈智能传感器产业机遇
发布日期:2024-06-27 09:33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将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影响。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6.20日习近平向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致贺信



2024年6月21日,由天津微度技术有限公司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传感器分会、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先进制造商学院联合承办的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分论坛活动——智能感知技术融合应用与发展交流活动在天津武清举办,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会党委书记、副理事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张峰出席活动并发表主题演讲。


全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企业界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十分荣幸受邀参加今天的2024智能产业博览会——智能感知技术融合应用与发展交流活动。


今天,我将在此分享《我国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与未来展望》相关内容,与大家聊聊我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特点以及我对这个产业未来发展的一些想法。


智能传感器作为现代工业和科技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日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在如今的高科技时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于智能传感器的需求与日俱增,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工业控制、智慧交通、智慧家居、医疗健康等领域,智能传感器的应用场景非常广阔。


从上世纪70年代起,智能传感器这一概念在我国逐渐萌芽,到2000年,智能传感器开始大规模地生产并开始市场探索和技术突破。而今,智能传感器的产业在快速发展,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我国智能传感器的市场规模到去年年底已经达到了1382.5亿元人民币,2017年以来,连续7年年复合增速达到了16.88%,应该说发展还是非常快的,显示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从发展格局来看


产业生态链在不断完善,全链条、全要素产业集群基本形成。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以及内陆重点城市纷纷推出了产业发展规划、行动方案,不断完善地方政策扶持体系,确定发展目标,注重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制造能力,不断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成为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而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这是一个特点。


从产业政策来看


近年来各地政府部门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旨在推动智能传感器向微型化、数字化、模块化和网络化发展,来促进高端传感器及关键技术和核心材料的突破。通过政策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也是很大的一个特点。
从技术发展来看


产业技术水平持续迭代,国产化率不断提高。我国传感器专利申请链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2021-2023年,专利保持在40万项以上,创新能力在持续增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智能制造、物联网、汽车等领域对传感器技术的需求日益旺盛,加之国家对支持传感器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不断出台,企业研发进程不断加快,传感器技术创新不断加快,我国的传感器市场未来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产业发展势头非常良好,这是总体趋势。但我们要看到,还存在着不少或者是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高端产品的技术水平目前较低。


目前我国智能传感器企业主要集中在封装、测试、模组、集成、运用等环节,具备生产能力的厂家比较少,导致了整体传感器的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第二,创新研发能力应该说还是不足。


多年来,我们在传感器方面的原创成果相对较少,主要是由于智能传感器研发基础工具比较落后,基础研究力量比较薄弱。前些年我们的政策支持力度也不够大,这就导致了我国智能传感产业技术研究薄弱的现状。


▶第三,制造产能有待提高。


智能传感器的核心是传感芯片,而制造这些芯片不仅需要成熟丰富的技术,还需要庞大的产能作为保障。目前国内传感器厂家很少有自己的生产原厂,难以满足生产规模的要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的发展。


▶第四,应用未形成生态循环。


我国智能传感器与下游应用集成商之间未能建立起紧密联动的生态合作关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怎么办?我提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


1、提升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的引导作用。国家需要出台专项规划和支持政策,完善智能传感器的顶层规划,明确发展目标、路径和保障措施。智能传感器的部署数量将成为衡量数字经济建设以及数字城市、数字乡村、数字家庭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此外,我们还要推动建立产业预警机制、规范统一标准、技术产业路线图、设立智库机构、设立研究所,为产业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


2、增强共性创新能力。利用国家级的平台系统,如国家传感器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国家创新中心等规划部署,跨学科大协作等共性的基础平台,推动核心制造工艺升级,形成标准工艺设计的工具包。另外还可以通过探索、构建创新联合体,实现大中小企业高效协同创新,实现整体创新效益。


3、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的集群发展。建议有条件的地区通过专业园区、专业基金、新型研发机构和品牌活动等形式促进产业聚集,支持建设测试平台、软件操控平台、新产品适配应用平台,构建区域智能传感器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


4、鼓励应用国产智能传感器。出台支持项,将国产智能传感器的应用纳入评价指标,研究起草推荐产品目录,引导优先采购国产智能传感器,同时支持企业开展认证,建立研发和应用风险补偿机制,加快国产高端智能传感器的推广和应用。


智能传感产业是国家科技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智能传感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对社会整体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是一场长跑。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速度,更需要耐力和智慧,让我们大家携手并进,共同推动我国智能传感器产业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在不久的将来,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智能传感器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加美好便捷的生活,也预祝天津武清区在这一赛道上有更好的发展。
我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关键词:传感器,物联网,智能制造
浏览量:211
来 源: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编辑:浅浅
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