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蚌埠,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是“铁路拉来的城市”,是安徽近代“第一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还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鲜香麻辣的“大蚂虾”……
如今,蚌埠有了一个新的名片,“全国三大传感器基地之一”。位于龙子湖畔的中国传感谷,与合肥声谷、芜湖视谷并称为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三谷”。全市智能传感产业相关企业20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0家,覆盖产业上下游各个环节,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经济规模总量超百亿元。
5月24—25日,第六届中国(蚌埠)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在这里举行。作为安徽省人工智能和软件产业发展的先行区、安徽创新“一核两翼多点”布局中的关键一翼,蚌埠如何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下出创新“先手棋”,以新质生产力来推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从而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向新而生”,我们或许可以从这场盛会中寻求答案。
“国之重器”的“蚌埠造”
掉一个车轮,汽车还能开?2023年,比亚迪发布了这项颠覆外界传统认知的新技术,被命名为“云辇稳定系统”,可以合理分配三个轮子载荷分布以及对车身的姿态进行实时、精准的控制,在这套系统中,一个关键的部件就是传感器。
如今,传感器在科技、工业产品上的应用极为广泛,从国防军工到我们日常生活,随处可见传感器的身影,这也是物联网最重要的“元器件”之一。一部5G手机内置的MEMS数量已超过20颗,主打“智能化”的新能源车,MEMS的数量更是高达上百颗。
如果把芯片比作智能设备的“大脑”,那么MEMS传感技术更类似于智能设备的“五官”。
今年4月25日晚,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在整个飞行任务中,作为蚌埠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企业,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压力传感器等3款关键元器件充当了重要角色,为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保驾护航。
“我们公司研发生产的压力传感器,主要功能是测量驱动机构在工作期间气体压力的变化,为飞行器的驱动安全提供监测支撑,为对接后的开舱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空天产业作为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而作为空天产业发展基础性支撑的MEMS智能传感器,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
一颗小小的传感器,为何会是“蚌埠造”,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刘晨/摄)
“工业老大哥”的“突围”之路
蚌埠市立于交通,起于商贸、兴于工业,是安徽省第一座建市的城市,曾被列为重点发展工业城市,工业大市的形象一直是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安徽省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块手表、第一台空气压缩机、第一台收音机都诞生于此,“皖C”的车牌也足以体现它在省内的位次,“工业老大哥”的称号当之无愧。
但随着传统产业的逐渐式微,老工业基地如何转型升级这一时代命题,也摆在了蚌埠市的面前。虽然去年以来蚌埠还因谐音梗和热播剧一度在网络上出圈,但是毕竟“网红”难以“长红”,“流量”难以“留量”,如何苦练内功,找到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一直是这座城市苦苦追寻的方向。
芯片是智能传感器的中枢,创新是蚌埠发展的基因,蚌埠与MEMS智能传感器“新”“芯”相惜。早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蚌埠市委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打造“三地一区”两中心,实现“五个更加”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工业强市上再发力,锻造跨越发展新引擎,依托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等大院大所和龙头企业,聚力打造中国传感谷。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城市、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安徽自贸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蚌埠科教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大院大所集聚,发展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有得天独厚的平台和优势。蚌埠市全力推动要素集聚,加快平台建设,着力构建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打造产业生态,在全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中始终走在前列。
中国(蚌埠)传感谷也是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重点布局支持建设的特色产业园,是省委、省政府支持建设的安徽省“三谷”之一,目前已聚集行业重点企业24家。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园区按照“一谷三园”架构统筹产业空间布局,“一谷”即中国(蚌埠)传感谷,“三园”即中央创新园、MEMS核心器件产业园和科技孵化园。
抓住新风口 培育新动能
如今,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安徽的首位产业,尤其是以智能化为显著特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更是在江淮大地上起势腾飞,作为汽车智能化的关键部件,传感器需求量也已经呈现爆发式增长。
产业新风口已经到来,蚌埠如何抢抓新机遇,布局新业态?
作为老工业城市,蚌埠科教资源丰富、创新主体活跃、大院大所集聚,不仅拥有北方微电子研究院、中国电科40/41所、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等一大批国家级科研院所,还汇聚了安徽财经大学等14所高校,搭建了10多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200多个省级研发平台。这些都为蚌埠发力传感器赛道,将优势转化为胜势奠定了坚实基础。
走进位于中国(蚌埠)传感谷的蚌埠希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个个黑色小方块通过多道精密工序生产出来。“这就是磁性传感器,我们公司一年要生产出来上千万颗。”该公司副总经理张弛告诉记者,磁性传感器被广泛应用在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它能把磁场、电流、温度、光等因素作用下引起敏感元件磁性能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就像是拥有了眼睛、鼻子、耳朵,可以去感知周围的环境。
蚌埠希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刘晨/摄)
目前,中国传感谷内已引进北方微电子研究院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组建了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安徽省智能传感器制造业创新中心、安徽省MEMS核心器件产业创新中心等近20个创新平台,初步形成集智能传感器设计、制造、测试、封装和应用于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蚌埠也成为安徽省唯一同时拥有集成电路及多条MEMS晶圆生产线的城市。
一场“永不落幕”的盛会
从2018年出台《蚌埠市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规划》开始,中国(蚌埠)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已经举办了五届,这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蚌埠是如何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将传感器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之一的发展历程。
本届大会的主题为“芯聚江淮 智感世界”,会上将发布《2024中国MEMS产业发展与十大高质量传感器园区报告》,一批联合实验室将揭牌成立,“长三角”MEMS与传感器产业创新联盟与深圳市智能传感行业协会、湖北省传感器行业协会也将签署三方合作协议。
从会议议程中不难看出蚌埠已经将眼光投射到全国乃至国际,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找“合伙人”。
为了做好客户的服务与保障,蚌埠市成立了智能传感器产业专班,由市领导牵头调度,定期协调解决园区各类问题。从洽谈、签约、开工到投产的各个环节,一个招商项目都会建立一套包保干部班子,做到一站式全程包保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各种困难。“力争到2025年,蚌埠市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规模突破200亿元,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企业80家、上市企业2家;培育规模超10亿元企业5家,成为全国具有显著影响力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集聚区。”蚌埠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传感器事业部副总经理周宇飞对蚌埠传感器产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我们将借着大会的东风,在蚌埠市政府及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深耕产业的发展,从全局的角度出发,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加大对传感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加强与合作伙伴的战略协作共同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一座“传感谷”,将成为中国传感器制造的“新高地”;一颗小小的传感器,也承载了蚌埠市再度崛起,赓续往日荣光的决心和希望。
记者:苏艺 李旭
- 关键词:传感器
- 浏览量:2553
- 来 源:中安在线
- 编辑:清风
- 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
强化计量科技创新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计量认证|2024-11-21
-
2024年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胜出集群名单,2个仪器仪表集群上榜行业动态|2024-11-20
-
仪器仪表行业的机遇与挑战:工业互联网的到来科技前沿|2024-11-19
-
环保“十四五”规划发布,仪器仪表行业如何迎接机遇与挑战?行业动态|2024-11-19
-
工业4.0加速推进,仪器仪表行业如何抓住智能制造新机遇?行业动态|2024-11-19
-
从电表到高铁、航天产业,计量技术如何托起产业创新竞争力?计量认证|2024-11-14
-
中国传感器专家郭源生当选2025年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科学院院士行业动态|2024-11-13
-
深圳光明区:3年聚集超百家企业,加速抢占智能传感器赛道行业动态|2024-11-13
-
巨哥科技发布基于MEMS芯片的微型傅里叶光谱仪新品快报|2024-11-12
-
无锡高新区:“聚链成群”崛起智能传感器产业高地行业动态|202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