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蚌埠市中心出发,一路向东,行至龙山路附近,高楼上“中国(蚌埠)传感谷”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这里就是中国(蚌埠)传感谷中央创新园所在地。
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传感器及相关产业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一批批聚焦智能传感器的产业园区正加速形成。近年来,依托蚌埠市在“微电子机械系统”领域的传统优势,中国(蚌埠)传感谷正聚力打造千亿级智能传感器全产业链集群。
传感谷内,蚌埠希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正忙,一颗颗电流传感器,经过一道道严密工序被生产出来。“传感器应用于汽车上就像是‘眼睛’和‘耳朵’,帮助汽车感知环境,也决定了智能驾驶的安全性。”公司副总经理张弛介绍,作为一家磁传感器IDM企业,希磁科技项目总投资10亿元,已建设20条电流传感器生产线,生产线建成后可年产量2000万颗光伏电流传感器,主要应用于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光伏逆变器、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
张弛是上海人,结束海外留学后,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白手起家,共同创办了希磁科技。“上海张江,苏州,都有着较为成熟的传感产业集群,但我们还是选择在蚌埠落户。”在经过多地比较和考察后,张弛与其他创始人一致认为蚌埠是最适合的地方,张弛说:“我们想选一个合适企业成长的地方,蚌埠市政府对传感业支持力度大,在产业政策和资源上给予倾斜,再加上这里是老工业基地,制造业技术积淀深厚。”
事实证明,张弛和希磁科技的选择是正确的。在希磁科技入驻传感谷后,从企业注册、项目报批、环评建设,到项目的最后审批、产业搬迁入驻,以及建设、投产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获得了蚌埠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经开区让我们租用厂房,别的不说,这让企业用地成本大大降低了,我们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中。”张弛介绍,目前企业产销两旺,预计年产值可突破3亿元。
“中国(蚌埠)传感谷是蚌埠经开区重点打造的特色产业园,是安徽省集成电路产业‘一核一弧’空间布局的重要节点,是安徽省人工智能和软件产业发展的先行区,目前智能传感器产业集聚企业50多家,覆盖产业链的上中下游。”蚌埠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董思敏介绍说,园区按照“一谷三园”产业集群总体布局,其中“三园”即MEMS核心器件产业园、科技孵化园、中央创新园,总占地面积2100余亩,整个园区已形成智能传感器设计、制造、测试、封装和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
据了解,围绕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发展,蚌埠市将持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快速增强产业实力,抢占产业发展主动权,完善产业生态体系,通过引育上游补链、聚焦中游强链、拓展下游延链,全力推进产业跨越发展。“力争到2025年,蚌埠市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规模突破200亿元,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培育规模超10亿元企业5家,形成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区。”蚌埠市科技局总工程师闻建忠说。(来源: 人民网-安徽频道 作者: 胡雨松)
- 关键词:智能传感器 蚌埠 中国(蚌埠)传感谷
- 浏览量:462
- 来 源:人民网
- 编辑:清风
- 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
-
1500双“智慧之眼”上岗!FLIR TrafiCam重塑沙特交通命脉国际资讯|2025-07-15
-
智能制造新突破!海尔这项技术将让中国传感器不再"卡脖子"行业动态|2025-07-14
-
蚌埠,重构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版图行业动态|2025-07-11
-
两部门:开展毫米波、高精度超大力值测量装置等高端计量仪器关键共性计量技术研究热点头条|2025-07-10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传感器”专项项目启动会在国创中心召开行业动态|2025-07-06
-
细数全国20+六维力传感器企业行业动态|2025-07-06
-
传感器爆发在即 国产ADC破局高端市场|第13期精选仪商日报行业动态|2025-06-17
-
蚌埠:感触未来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行业动态|2025-06-17
-
计量数字化如何转型?总局发布行动方案|第11期精选仪商日报行业动态|2025-06-13
-
智能传感器如何破局前行?行业动态|2025-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