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3GPP从R15版协议开始定义了5G NR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通过引入新空口、新架构,使得带宽更大、频谱效率更高,从而实现无线通信体验速率的极大提升,满足移动互联网不断增长的流量需求。根据ITU国际电信联盟的定义,峰值数据速率是在理想条件下可达到的最大数据速率,可以理解为系统最大承载能力的体现。针对5G eMBB场景,下行链路峰值速率最高为20 Gbps;上行链路峰值速率最高为10 Gbps。
在实际5G链接场景下,直接与我们体验相关的应用层速率与物理层速率往往会有一定差距,实际测试环境的配置与参数的设置都会影响到应用层速率。随着越来越多厂商开始关注应用层吞吐率测试,安立已面向模组厂商推出了一整套完整的5G NR应用测吞吐测量方案。本文就给大家介绍下测试环境的搭建与设置过程。
接线图
如下图所示,在物理层测量的基础上5G NR模拟基站端(MT8000A)通过光纤拓展至外部服务器PC(支持Linux系统或者Windows系统),5G模组通过USB网络共享的方式拓展到客户端PC,最终在服务器PC以及客户端PC上安装并运行Iperf程序进而实现应用层的数据灌包与测量。
服务器PC的IP地址:192.168.20.200
DUT的IP地址:192.168.20.11(MT8821C默认客户端IP地址1)
客户端PC的IP地址:通过USB共享网络连接,并获取与DUT相同的IP地址(192.168.20.11 )
外置服务器PC安装光网卡后通过光纤与MT8000A上的光纤接口连接,拓展NR服务器至服务器PC(详细接线如下图所示)。
设置详解
MT8000A的控制软件界面设置如下所示(上图为ipdata测量模式设置,下图为NR端服务器IP地址设置)。
服务器PC设置如下所示(上图为Windows系统,下图为Linux系统),子网掩码设置为255.255.0.0(用户根据服务器的操作系统类型自行选择设置)。
MT8821C的设置如下所示(上图为ipdata测量模式设置,下图为LTE服务器IP地址以及DUT分配地址设置),子网掩码设置为255.255.0.0。
客户端PC的IP地址如下设置,配合APN即可自动获取MT8821C分配的指定IP地址。
物理层调试
接上篇(5G NR峰值速率的影响因素与实现),以如下帧结构为例:
5ms 单周期:DDDDD DDSUU
D:GP:U(13:1:0)
Sub-6GHz条件下,μ=1,100MHz带宽,调制方式为256QAM,空域资源为4x4MIMO,扩展系数为0.8,下行开销为0.14,5G NR的峰值理论速率可以计算得出为 1.86 Gbps。如下图所示实测某款模块的5G NR下行物理层吞吐量数据为 1809.117 Mbps。
添加APN
调通物理层后通过USB共享DUT网络至客户端PC,添加APN并连接,具体设置如下所示(此后即可进行灌包及测量):“网络和Internet设置” --> "Cellular" --> "高级选项" -->“添加接入点” -->在配置文件名称与接入点输入框里都输入www.anritsu.com,然后保存设置。
Iperf灌包及测量
客户端PC执行如下指令侦听收包:
iperf3 -s -p 5007
服务器PC执行如下指令进行UDP灌包:
iperf3 -c 192.168.20.11 -u -i 1 -t 50 -p 5007 -b 2000M -w 8M
服务器PC灌包结果如下所示(以Linux系统为例):
客户端PC侦听结果如下所示:
结论:物理层吞吐率为 1809.117 Mbps,UDP应用层的实测速率为 1.77G bps。
应用层最大吞吐率实测
接上篇(技术文章| 5G NR峰值速率的影响因素与实现),近期某家芯片支持95% duty cycle功能,期望的吞吐率值为2.02 Gbps。通过和芯片联调,其帧结构可以设置为DDDDDDDDSU,其中S(D:GP:U)为11:1:2 (该帧结构在3GPP TS38.306中定义的扩展系数中没有具体体现)。在该帧结构下,在安立MT8000A上测试得到的物理层下行最大吞吐率为2.002 Gbps,如下图所示:
此时UDP应用层的实测速率为1.95 Gbps。
- 关键词:5G 测试 配置 5G NR应用测吞吐测量方案
- 浏览量:1686
- 来 源:安立通讯科技Anritsu测试测量
- 编辑:清风
- 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
-
PXI模块灵活构建小型化综合测试仪产品应用|2025-04-17
-
鼎阳矢量网络分析仪:多维度创新引领射频测量新高度前沿科技|2025-04-07
-
鼎阳矢量网络分析仪软件与选件:解锁测量无限可能产品应用|2025-04-07
-
电网波动测试为何如此重要?技术分析|2025-04-03
-
鼎阳科技:为通信行业打造全方位测试解决方案通信|2025-04-01
-
前沿科技赋能通信测试仪器,开启通信行业革新 “加速度”前沿科技|2025-03-24
-
为何WDM系统测试要选用外腔可调谐激光源?产品应用|2025-03-13
-
工业自动化:制造业升级的 "数字引擎"前沿科技|2025-03-14
-
测试测量设备:工业 4.0 时代的 "质量守护神"产品应用|2025-03-14
-
1 秒捕捉温度异常:热像仪的工业安全革命产品应用|2025-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