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MEMS技术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和产业,采用MEMS技术制作的微传感器、微执行器、电力电子器件等在航空、航天、汽车、生物医学、军事等领域中都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人体姿态检测和信息融合技术在人体医学工程、健康监护等领域的研究也逐渐开展起来。
目前人体姿态检测的主要手段有图像分析和加速度分析两种,图像分析的算法通过摄像捕捉人体运动姿态,经过一定的图像处理技术确定人体的姿态,该方法需要在人体运动的区域安装摄像头,价格昂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传统的加速度算法采用SVM (Support Vector Machine) 算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用KFD(Kernel Fisher Discriminant)算法和k-NN(Nearest Neighbour)算法进行精确判定,该方法计算量大、编程复杂。
本系统提出的算法主要是在加速度计、陀螺仪、磁力计采集人体运动姿态信息的基础上,运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将数据进行融合,得到人体腰部和腿部的角度信息,然后通过大量实验建立与姿态的对应关系,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利用加速度计与磁力计克服单独采用陀螺仪引起的姿态角发散,另外利用陀螺仪可以克服由于振动对于加速度计的影响与由于软硬铁磁对于磁力计的影响。
1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系统分为上位机子系统和下位机子系统,下位机子系统由电源模块、2个iNEMO模块、GPRS模块和主控板组成,其中电源模块给整个系统提供3.3V和5V的工作电压,两个iNEMO模块分别固定在人体的腰部和腿部,完成对加速度计、磁力计、陀螺仪的信息采集,然后通过串口发送到主控板,主控板进行卡尔曼滤波融合出腰部和腿部的角度,然后根据腰部和腿部的角度值完成姿态的检测,最后GPRS模块通过socket协议将姿态信息打包传送到上位机,上位机实现远程监控。
2 数据融合原理
利用公式(3-5)和(3-7)可以完成对四元数的初始化工作。
3 系统硬件设计
3.1 iNEMO模块简介
图3 主控板电路图
图4 GPRS电路图
4 系统软件设计
4.1 系统软件整体流程图
(4)连接网络,发送“AT+CIPSTART=“TCP”,“219.236.xxx.xxx”,“7000””,其219.236.xxx.xxx为PC的IP地址,7000为端口号。连接成功返回:ConNECT OK。
5 系统测试
在惯性导航领域,求取姿态角的数学表达式叫做方向余弦矩阵,用于表示方向余弦矩阵有两种方式:欧拉角与四元数。欧拉角的优点是比较直观,缺点是在俯仰角为正负90°时系统存在不稳定奇点。四元数的优点是当俯仰角为正负90°时系统不受影响,缺点是不直观,下面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公式。
在程序中使用的是四元数,由于四元数不能直观的表示输出的角度,所以首先根据陀螺仪求取四元数,再将四元数转换成姿态角。根据运动体安装的三轴陀螺仪,可以得到在运动体坐标系下的三轴角速度( wx,wy,wz),用三轴角速度更新四元数。
iNEMO惯性导航模块的基本原理如图2所示,利用MEMS传感器和主控芯片STM32F103RET6提供动静态方向和惯性测量功能。集成3个(4种)意法半导体传感器 :3轴陀螺仪(L3GD20)、3轴加速度计+3轴磁力计(LSM303DLHC )以及气压传感器 (LPS331AP ),iNEMO传感器平台主控制器通过I2C总线与各传感器通信。iNEMO传感器平台可以通过串口向外界提供各传感器原始数据,还可以提供各传感器经AHRS算法融合后的横滚、偏航及俯仰角度。
为了验证系统姿态检测功能的可靠性,选取了不同的人分别佩戴该系统做了大量的实验,完成了对站立、坐下、行走、弯腰、躺下、趴倒的识别率的测试。从测试结果表2可以看出,大部分动作均可以准确无误的识别出来,行走、弯腰两个动作出现了误识别,这是由于不同的人佩戴该系统时,各个姿态对应的角度阈值会有少许的差别,但是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识别率足够满足用户的要求。
- 关键词:MEMS,微传感器,人体姿态检测
- 浏览量:1104
- 来 源:仪器仪表商情网
- 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
-
FLIR MIX新技术开启多光谱红外成像新纪元,让视图分析简单高效!技术分析|2025-05-07
-
示波器波形捕获率:定义、原理与技术实现全解析技术分析|2025-04-28
-
电网波动测试为何如此重要?技术分析|2025-04-03
-
技术分享 | 真空炉测温与控温技术分析:热电偶与红外测温仪的选择技术分析|2025-02-24
-
【美瑞克小课堂】电弧和闪络的区别技术分析|2025-02-15
-
DeepSeek 时代的终极硬件?忆阻器存算一体技术深度解析!技术分析|2025-02-14
-
普尚云课堂 | 普尚SP900系列频谱仪对FMCW信号在频域时域的分析技术分析|2024-12-09
-
深度解析:仪器仪表核心技术的突破与未来趋势技术分析|2024-12-10
-
仪器仪表行业的技术创新路径与挑战技术分析|2024-12-05
-
功率器件双脉冲测试原理和方法技术分析|202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