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热成像监测,防范漏钢
发布日期:2019-05-16 14:59

本质上,熔铸及运输钢水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作业。漏钢不仅会造成数千美元的原材料损失,损坏附近的设备,造成长时间的停工,最严重的是导致员工受伤甚至死亡。

幸运的是,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及采用运转良好的设备可以规避此类重大事故。钢水包和鱼雷式转运车用于运送炼钢过程中使用的钢水,因此对它们经常进行预防性维护至关重要。

利用热成像技术对钢水包和鱼雷式转运车进行监控,对于防范漏钢问题是切实可行的,但传统手持式红外热像仪需要人员现场操作,因此限制了检查的频率,并且可能在工作环境中造成危险。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的工业解决方案提供商ANT Automation的Javier Barreiro介绍说:“大多数轧钢厂都配备了手持式红外热像仪,每周或每隔几天会对钢水包进行拍照检查,然后制成一份报告。” 虽然这些调查能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但Barreiro对人工检查的频次过低表示了忧虑,“这种措施相当于在工厂内取样。发现热点的可能性非常低。”


两次检查之间会间隔几天,可能对于许多行业来说都不是问题,但倘若涉及钢水外溅后果——尤其是在会快速发生材料应变的情况下,采取额外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可能你原本一切运转正常,只是耐火砖裂了。热点可以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形成。”Barreiro说道。如果使用人工进行持续热检测,快速识别钢水包或鱼雷式转运车上热点的工作要求多名全职人员在工厂高危区域作业,这样做不仅成本巨大,且危险系数非常高。


持续的热监测可以发现设备故障的早期迹象,大大降低发生故障的风险。


7天24小时的全天候热成像

轧钢厂可以利用集成机器视觉系统来持续监控每个钢水包和鱼雷式转运车的温度,无需再依赖低频次的人工热检测工序。“ANT Automation的CIRA(连续红外分析)平台可实现‘完全自动化’且‘不需要任何人为干预’。”Barreiro在解释该系统具备的自动跟踪和监测特定设备的功能时这样说道,“我们通过分析并追踪钢水包的历史数据来提早捕捉热点。”每个钢水包都有一个单独的ID,在每次使用过程中从多个角度进行成像。历史数据提供了任何问题领域的观察信息,而系统可以区分其是正在演变中的热点还是属于普通的飞溅、外流或溢出情况。“对于炼钢来说,外流和火花可能在任何时候发生。这不是什么问题,此类作业会有大量的飞溅和外流。我们的系统可以识别正常的工厂作业,从而避免干扰作业。”Barreiro解释说。


CIRA借助多台FLIR红外热像仪,依靠工厂现有的网络运作,监测钢水包或鱼雷式转运车的整个表面。用户可以访问实时视频,查看历史图像,并从计算机或移动设备设置自定义报警。借助CIRA的早期检测功能,用户还可以提前考虑维护方案。“每次监测到热点时,他们就会收到一封电子邮件,包括钢水包编号、热值、热成像等的一切信息。无需实时关注。报警信息会传送他们的手机上。”


及早发现热点可以停止热作业,并将显露出故障迹象的钢水包内的钢水立即转移到完好的设备中。Barreiro认为,这种洞察力创造的价值不仅仅在于预防漏钢。他的客户表示:“这有助于优化耐火材料,更好地了解钢水包结构,并获取更多的信息来优化流程。”还有一个普遍现象,CIRA的用户在最初安装少数几个热像仪的系统之后,短短几个月内,就会要求扩展系统。“ 他们一开始装了两个热像仪,然后加到五个,最后十个。这说明了这种监测形式的重要性。”

自动化系统可以跟踪并监测特定的设备,通过持续监测耐火层的变化,做出有根有据的维护决策。


FLIR A315红外热像仪

CIRA系统的有效性取决于可靠的热成像技术,与FLIR公司拥有15年以上合作经验的ANT Automation公司将FLIR A315集成到其平台上。搭载320240分辨率的A315红外热像仪能提供76,800个独特的热数据点,检测的温差精度达到50 mK。其高频流媒体功能可实现高达60Hz的16位全帧图像,并可通过电脑完全地进行控制,通安装合适的外罩,A315可以应对轧钢厂严苛的环境。

Barreiro说道:“我们推荐使用FLIR红外热像仪,它们的产品非常坚固,能够在多个不同条件下工作,且数据传输的方式也很便捷。”

客户出于各种不同的原由安装诸如CIRA这样的持续监测系统,有些只是因为保费便宜这么简单的理由。无论是为了完善维护流程,还是为了更好地保护附近设备,许多在遭遇过漏钢事故之后才开始采用该平台。Barreiro认为这还是太晚了。“我们需要将这种意外情况扼杀在萌芽的时候。”

关键词:热成像 红外热像仪 作业监测
浏览量:52692
来 源:FLIR
编辑:马致远
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