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新型能源智能测试方案
发布日期:2019-03-07 14:48

能源革命与能源战略互为因果。为了适应并充分利用能源领域发生的革命性变化,能源战略会相应地随之变化;反过来,为了保障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和健康发展,一些高瞻远瞩的能源战略也会反过来推动能源领域革命性变化地产生。

尤其是在当前能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下,各主要能源消费国都在依据各自的资源、技术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实施可再生、可持续的能源发展战略引导能源和环境领域的重大技术革命,占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高地。

绿色是人们渴望和追求的,智能电网、核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日益发展繁荣,新型能源的发展就是高科技的最新应用。对能源的测试需要我们提供更聪明,更智能的测试技术和方案。下面分别介绍三个新型能源智能测试方案。


核反应堆冷却系统验证平台

核反应堆冷却系统验证平台主要功能为通过对水力学试验中冷却水流量、管道压力、管道温度和水箱液位的分布式多点测量,以及阀门、加热器和主泵的控制,验证核反应堆冷却系统的设计。该验证平台的开发对我国核电事业的科学研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该核反应堆冷却系统验证平台的功能如下:

·101路电压、42路温度、155路频率、17路开关量信号同时采集

·30路模拟量、20路数字量输出,完成阀门和主泵远程控制

·各路参数及测量指标能够独立配置

·辅助参数配置,将已经配置的通道和阀门移除配置列表,防止误操作

·支持外部导入参数配置表

·可记录传感器型号,根据型号自动调用相应算法

·按照设置对超限数据进行警报和提示

·10路通道数据回放和数据实时图形化监测,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选择要显示的通道

·包含原始数据、换算数据,30s平均数据等关键数据信息的Excel报表,报表格式可自定义

·内置登陆信息和错误信息的系统日志

·阀门开度信息记录功能

·关键设备操作确认和急停功能

·全部通道通过泛华自有隔离器实现通道间隔离,以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系统指标

 
 

分布式数采及控制试验系统

核电工业中安全性至关重要,对于可能发生的核泄漏情况,要求安全壳的内壁有一定的换热能力,可以将蒸汽冷凝成水,水流到反应堆或地沟,起到冷却反应堆、保护安全壳的作用。通过试验可以验证目前应用的安全壳内壁的材料是否能够达到要求。试验由试验本体、蒸汽供应回路、不凝气体供应回路、冷却水供应回路组成,主要设备包括:电加热锅炉、恒温水箱、空压机等。试验通过模拟安全壳壳内蒸汽流动、凝结状态,获得相关试验数据、研究蒸汽在冷表面的凝结特性提供前提条件。

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是整个试验的核心部分,既要保证与主要设备以及阀门之间的通信和控制稳定可靠,又要实现各回路的温度、压力、流量等状态的监测,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本系统可以用于研究蒸汽在壳壁面上的凝结换热现象,对相关的工程设计及安全评审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系统整体由上位机系统、实时测试部分、信号调理部分、软件系统等部分组成。基于试验过程中测量点数多,信号类型多样的特点,系统采用便携式数采架构设计,将各种微弱信号通过隔离、激励、放大、多路复用等方式,转化为数据采集更容易识别和输出的信号,提高整个数据采集系统的性能和精度。

本系统可以扩展应用于复杂的分布式大中型试验系统的数据采集和流程控制中,高精度测量及能够适应多种类型复杂测量的特点,保证了本系统在类似测量环境中的适应性。


系统指标 

数据采集部分



控制部分



注:系统中测控IO精度要求为模拟量输入信号±0.1%,模拟量输出信号±0.25%。

 
          
 
                               
 

分布式在线监测系统

核电设备的安全性是首要的,因此在研发及试验中,需对过程数据进行全面的监控与分析,从而保障设备的研发成功,大量的监测数据保证了设备的可溯源性。

系统采用C/S架构设计,核心为数据库服务器,所有下位机系统通过数据服务器进行归总,数据存储以及任务转发。系统高度模块化,组网方便,系统扩展容易,所有数据通过千兆光纤进行传输,不易受电磁场干扰,抗干扰能力强。

系统采用测控分离,现场4个测试测量机柜,一个PLC控制柜,电气间一个PLC控制柜,电气间PLC控制柜负责控制电气间变频器控制与通信同时负责采集电气间电气参数,现场测试和控制进行分离,4个测试测量柜测试系统温度、流量、压力、压差信号。现场PLC控制柜负责现场阀门开度、开关控制。
 

系统整体结构图

 


关键词:测控 电力 核电系统
浏览量:5018
来 源:仪商网
编辑:扬知 思扬
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