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如何进行检测方法确认?
发布日期:2020-08-17 10:58

一、确认和验证的目的


非标准方法确认目的:

该非标准方法能否合理、合法使用;

标准方法验证目的:

实验室是否有能力按标准方法开展检测、校准活动。

接下来我们看看标准方法验证和非标方法的确认应该如何做:


二、标准方法验证


证实的内容要从七方面去做:

(1) 对执行新标准所需的人力资源的评价,即检测、校准人员是否具备所需的技能及能力;必要时应进行人员培训,经考核后上岗;

(2) 对现有设备适用性的评价,诸如是否具有所需的标准、参考物质,必要时应予补充。

(3) 对设施和环境条件的评价,必要时进行验证。

(4) 对物品制备,包括前处理、存放、辅助试剂等各环节是否满足标准要求的评价。

(5) 对作业指导书、原始记录、报告格式及其内容是否适应标准要求的评价。

(6) 对新旧标准进行比较,尤其是差异分析与比对的评价。

(7) 按标准要求进行完整模拟检测,出具完整结果报告。

标准方法验证应有相关的文件规定及其证实的记录,标准方法变更后应重新证实。


实验室如何进行检测方法确认


三、开发非标方法包含内容


a) 方法适当的标识;

b) 方法所适用的范围;

c) 检测或校准样品是什么类型,以及对样品的描述;

d) 被测参数的范围;

e) 方法对仪器、设备的要求,包括仪器设备关键技术性能的要求;

f) 需要用到的的标准物质;

g) 方法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对环境稳定周期的要求;

h) 操作步骤,包括:

—样品的标志、处置、运输、存储和准备;

—检测、校准工作开始前需要进行的检查;

—检查设备工作是否正常,需要时,使用前之前对设备进行校准和调整;

—结果的记录方法;

—安全注意事项;

i) 结果接受(或拒绝)的准则、要求;

j) 需记录的分析数据;

k) 不确定度评定。


四、非标方法确认技术手段




a) 使用参考标准或标准物质进行校准或评估偏倚和精密度;

b)对影响结果的因素进行系统性评审;

c)通过改变控制检验方法的稳健度,如培养箱温度、加样体积等;

d)与其他已确认的方法进行结果比对;

e)实验室间比对;

f) 根据对方法原理的理解以及抽样或检测方法的实践经验,评定结果的 测量不确定度


五、方法性能特性确认


a)测量范围

b)准确度

c)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

d)检出限

e)定量限

f)方法的选择性

g)线性

h)重复性或复现性

i)抵御外部影响的稳健度

j)抵御来自样品或测试物基体干扰的交互灵敏度以及偏倚。


六、分析方法确认指导书(化学)


1、目的

对实验室选用的各种方法进行确认,以证实实验室能够正确运用这些方法,并能证实该方法适用于预期的用途,在误差的允许范围之内,可在本实验室内运行。


2、范围

适用于实验室引进的标准方法或对非标准方法、实验室设计(制定)的方法、超出其预定范围使用的标准方法、扩充和修改过的标准方法;也适用于对新方法/新技术研究而建立新方法。


3、职责

3.1 技术负责人指定专人负责方法的确认,并对方法确认的结果进行核查批准;

3.2 参加方法确认的工程师应详细记录试验现象及数据,总结实验结果,并编写成文件;

3.3 相关人员严格按此作业指导书作业书。


4、名词解释


5、作业内容

5.1  线性评价

5.1.1  准备至少5个不同水平的标准溶液,做标准曲线,对其回归方程及线性相关系数进行评价。

  5.1.2  标准曲线的最高点浓度不大于最低点浓度的50倍。

  5.1.3  曲线的最低点最好和报告的检出限相近。

  5.1.4  GC等有机测试的相关系数应该≥0.99,ICP等无机测试的相关系数应该≥0.995


5.2   检出限确认

5.2.1  方法检出限(MDL)

l重复测定试剂空白中的标品至少7次,计算出标准偏差s,乘以3可以得到MDL的估计值。

l选择质地均匀的样品,并确保样品无读数,加入和MDL估计值浓度相近的标品,重复试验至少7次,7次试验平均分布在三天内完成。

l计算加标试验的标准偏差,MDL=t(n-1)×s

其中 t值是指在99%置信区间,自由度为n-1时的t分布的系数,可查表得出

注:计算得到的MDL值应该不超过10倍的加标量,否则,应该选择更低的浓度值重复上述步骤。

计算加标样的回收率和RSD值,回收率的范围应该在70~130%之间,RSD≤20%。

回收率=标品的实际值/加标的理论值×100%


5.3  准确度和精确度确认

5.3.1  准确度确认

用加标回收率测定,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标准物质测定其回收率。

至少测试7次加标样,且7次加标样应该平均在三天做完。

记录测试结果并计算回收率,回收率范围应该在80~120%之间, RSD≤20%。

      对ICP等的元素分析的回收率范围应控制在90~110%。

5.3.2 精确度确认

试验应尽量覆盖方法提及的不同材质样品

试验加标水平应尽量覆盖方法的测试范围,要包括比MDL稍大的浓度点,线性的最高点重复试验至少七次,RSD≤20%


5.4  试验的不确定度确认评估

5.4.1 规定被测量,该资料在相对应的SOP中给出。

5.4.2 识别不确定度的来源

考虑与整体方法性能的要素有关的不确定度,例如可观察的精密度和相对于合   适的标准物质所测得的标准偏差,这些 构成了不确定评估中的主要分量。

然后对其他可能的分量进行评估,量化那些显著的量。

5.4.3 不确定度分量的量化

测量不确定度分为A类评定和B类评定:

根据实际检测数据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计算重复测量的标准偏差,得出A类不确定度;

根据有关技术资料和测量仪器特性或者校准证书等信息用不同于A类评定的方法评定B类不确定度;

5.4.4 计算合成不确定度

根据有关规则对不确定度的分量进行合成,得到合成不确定度,用合成不确定度乘上包含因子可以得到扩展不确定度。


5.5  数据记录

试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应详细记录试验的整个过程,包括样品的制备方法、标准品的级别及试剂的调配、试验环境、分析测试参数、注意事项、分析结果等。

关键词:实验室 检测方法 确认
浏览量:7488
来 源:实验室ISO17025
编辑:仪器仪表WXF
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