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仪商网!

行业动态

思仪科技再启IPO进程

来源:青岛资本圈 发布时间:2025-07-30 编辑:haiyan


两年前折戟科创板后,脱胎于中国电科的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思仪科技”)重整旗鼓,更换保荐机构再启IPO征程。


《青岛资本圈》获悉,7月24日,思仪科技在青岛证监局完成IPO辅导备案,正式重启上市计划。此次辅导机构由两年前的中信证券变更为国泰海通证券。

图片


国资背景加持,技术底蕴深厚


思仪科技成立于2015年5月8日,注册资本达8.26亿元,总部位于山东青岛,主要从事微波/毫米波、光电、通信、基础通用类测量仪器以及自动测试系统、微波毫米波部件等产品的研制、开发和批量生产,并为电子元器件、组件、整机和系统的研制、生产提供检测与应用,具有较强的研发、生产、测试和试验验证能力,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公司前身为中电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2020年3月31日完成混改工商变更,成为混合所有制形式下的(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12月31日完成股改工商变更,更名为“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电科集团首家完成股份制改造的二级单位。


图片


从股权结构来看,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直接持股50.54%。通过混改,公司成功引入了阵容强大的战略投资者,包括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持股8%)、国家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等知名机构。此外,电科投资、四十一所和国元基金等中国电科关联方亦持有公司股份。


图片


在管理团队方面,思仪科技拥有经验丰富且专业能力突出的核心成员。公司董事长张红卫,1966年8月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他毕业于天津大学,本科学历,是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同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其职业生涯与电子测量领域深度绑定,1985年7月至2015年10月,历任四十一所员工、技术处副处长、所长助理、副所长,以及四十所/四十一所副所长;2015年10月至2018年11月,担任中电仪器有限董事、总经理,并兼任四十所/四十一所副所长;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任中电仪器有限董事长;2020年12月至今,担任思仪科技董事长,丰富的行业经历与管理经验为公司的战略规划与发展方向提供了有力保障。


图片


公司总经理方葛丰,1964年11月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他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硕士研究生学历,同样是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89年3月至2001年7月,他在四十一所历任员工、计算中心副主任、所长助理、所长助理兼蚌埠依爱消防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所长助理兼副总工程师等职;2001年7月至2012年12月,任四十一所副所长;2012年12月至2016年9月,任四十所/四十一所副所长;2016年9月至2018年11月,任四十所/四十一所常务副所长;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担任中电仪器有限董事、总经理;2020年12月至今,任思仪科技董事、总经理。他在技术研发与企业运营管理方面的双重优势,为公司的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从客户结构看,公司客户覆盖通信设备制造商(如华为、中兴)、半导体企业(如中芯国际、长电科技)、科研院所(如清华大学、中科院)及军工单位,形成了“军民融合、多元均衡”的客户体系。


曲折上市路,两年后再出发


思仪科技的资本市场之旅并非坦途,此次重启IPO是其时隔两年后对上市目标的再次冲击。


图片


回溯过往,2022年12月29日,思仪科技首次向科创板递交IPO申请,当时由中信证券担任保荐机构,计划募资12亿元。然而,在经历上交所首轮问询后,公司于2023年6月21日突然撤回上市申请,首次闯关资本市场以折戟告终。


深究撤回原因,主要涉及几大关键问题:其一,关联交易占比过高,2021年中国电科集团及其下属单位为公司贡献的营收占比高达32.27%,这一情况引发了市场对公司经营独立性的关注;其二,同业竞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此外,信息披露质量也受到了监管部门的质疑,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首次上市尝试的中断。


从财务数据来看,思仪科技在首次IPO申报期内的业绩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为7.92亿元,净利润为-0.76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为-0.92亿元,处于亏损状态;2020年,业绩实现显著改善,营业收入增至12.51亿元,净利润扭亏为盈,达到1.19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为0.68亿元;2021年,公司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营业收入达15.13亿元,净利润为1.91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为1.52亿元,业绩的持续向好为其再次冲击上市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尽管首次上市遇挫,但思仪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并未削弱,其根源在于深厚的技术积淀。公司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电子测量仪器研发团队,同时也是全球最早从事太赫兹技术研究的团队之一。在微波/毫米波领域,思仪科技的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等30余项技术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关键指标可与是德科技、罗德与施瓦茨等国际巨头直接对标。


近五年来,公司累计取得200多项科研成果,在高端重大科学仪器和通用电子测量仪器领域实现了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其中微波/毫米波、光电、通信及基础测量等30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图片


如今,思仪科技选择再次出发,也得益于多重外部利好因素的加持。在政策层面,国家大力支持仪器仪表产业发展,《国家仪器仪表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关键领域测试设备国产化率目标要超过70%,这为思仪科技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窗口期。公司正积极建设“太赫兹技术研发中心”,有望在6G通信、量子计算测试等前沿领域实现技术领跑,为未来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从地域发展环境来看,青岛正将仪器仪表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核心赛道。根据最新印发的《青岛市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到2027年,青岛计划培育10家以上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目标直指打造北方仪器仪表产业总部基地,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高地。作为青岛仪器仪表产业的“排头兵”,思仪科技在这一战略布局中占据关键位置。青岛市政府已将其列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重点企业,不仅在政策扶持、资源配套等方面给予倾斜,更以思仪科技为核心枢纽,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融合,加速形成“龙头引领、集群共进”的发展格局。


在技术、政策、地域等多重优势的支撑下,叠加产品竞争力与市场地位的持续巩固,思仪科技此次重启IPO,能否弥补过往短板、顺利叩开资本市场的大门,值得期待。

333

相关推荐

热搜排行

编辑推荐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