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头需要主动冷却,为红外热像仪降低热噪声确保高性能
发布日期:2022-01-12 11:06

如今,政府和私人安全机构为了减少犯罪或改善公共安全,越来越多的开始应用热像仪。各种监控摄像头和互联网协议(IP)安全摄像头在城市、酒店、商超、娱乐场所、体育场馆和其他商业及工业区随处可见。


搭载红外探测器的摄像头需要主动冷却,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热噪声,改善图像分辨率


搭载红外探测器的热像仪通常用于改善夜间的设施和边界安全。近两年,为了管控新冠疫情(COVID-19)流行,热像仪已经作为一种必要的安全措施来筛查人员的体温。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andMarkets的报告数据,由于公共安全和安保关注度的提高、监控摄像头的日益普及和需求增长,全球视频监控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0年的455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746亿美元。


另有数据显示,2018年仅IP摄像头市场规模就超过了80亿美元,预计2019年~2025年期间将以14%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增长,到2025年全球产业出货量预计将超过1亿台。


此外,2019年全球红外相机市场规模超过了60亿美元,预计2020年~2026年期间将以7%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应用背景


监控摄像头应用了多种光电技术,所有这些技术都需要温度稳定以达到最佳的性能。数字安防摄像头通常采用两种主要类型的图像传感器:电荷耦合器件(CCD)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传感器。这两种图像传感器都采用复杂的2D光电探测器阵列(像素)将光子转换为电荷,然后将这些电荷放大和数字化,以创建数字图像。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如何以及在何处完成这一过程。


现在,很多安防摄像头都采用热成像技术进行夜间监测。类似普通相机利用可见光成像,这些相机利用红外辐射进行成像。可见光相机的敏感波段大约为400~700 nm,红外相机对1000 nm~14000 nm的波长敏感。而热成像相机则使用焦平面阵列来对更长的红外波长作出响应。


有些智能热像仪包括功能强大的视频处理器,能够处理和分析成像以实现更精确的检测。先进的视频处理技术还能够使热像仪具有更宽广的覆盖范围,使其能够在超过600米的距离检测人体大小的目标。热像仪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制冷型和非制冷型。制冷型探测器,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探测性能和观察范围。


3D相机能够像人类的双眼一样感知场景深度,生成三维图像。有些3D相机使用两个或多个摄像头来记录多个视点,也有3D相机采用单个摄像头移动位置来完成拍摄。2D相机基于阴影数据探测、识别成像物体的外观及尺寸,而3D相机则包含深度信息或者说xyz三维坐标,利用三维坐标数据可以获得物体的体积和截面信息。


3D检测可以识别跟物体图案相近的微小缺陷,这用2D成像很难实现。随着3D相机技术的发展,应用也在不断扩展。现在,3D相机已经应用于机器人定位、自动化检测以及制造和测试应用的特征识别,现在它们正被引入体育场馆和娱乐场所,以改善用户体验。


热管理挑战


无论采用何种成像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成像敏感元件的工作温度都必须保持在最高极限以下,以确保高质量成像。例如,监控热像仪利用红外探测器捕捉目标物体的辐射热,并将其转换为视觉图像。为了获得最高的图像质量,红外探测器必须冷却到零度以下,以最小化热噪声,热噪声会破坏或影响成像质量。被动冷却技术(如散热器和风扇)通常不足以冷却热像仪,因为它们一般无法冷却到环境温度以下。下一代热电冷却器可提供主动热管理解决方案,满足热像仪中光电器件所要求的尺寸限制和高温度等级。


工程师在设计热像仪时可能面临各种挑战,包括热噪声、尺寸限制、气流不足以及材料放气等。


温度低于露点的所有表面都需要外部保护,以防止在敏感元件上形成水汽。为避免材料放气,建议使用具有低放气特性的界面材料。(Ta:环境温度;Tc:冷侧控制温度不超过40°C;Qc:冷却要求,即从热电冷却器冷侧的装置或外壳中移除热能的速率,以瓦特为单位)


传统闭路监控和IP室外摄像头能够在高达50°C的温度下高效工作,但当温度超过该极限时性能会下降。而红外相机一般要求工作温度低于35°C。对于室外阳光暴晒下的监控摄像头,再加上紧凑设备中外围组件释放的热量,这些应用的工作温度可能高达90°C。


根据成像要求,相机可能包含多个CMOS传感器,以提高分辨率或性能。例如,有新款3D相机包含四个CMOS传感器来生成高质量3D图像。更复杂的3D相机系统,其内部电源可以产生超过60 W的热量。加上太阳辐射,户外3D相机组件往往需要在超过其温度限制的条件下运行。


因此,这些相机系统必须冷却,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热量的产生。优先考虑将每个CMOS传感器冷却到其热耐受限以下,以优化图像质量。这需要具有足够冷却能力的解决方案,以高效冷却四个CMOS传感器,并将所有敏感电子元件的热量散发到周围环境中。


热像仪对热噪声非常敏感。热像仪检测的是辐射热,因此来自无源元件本身的热量都会影响成像。热管理系统必须能够为内部组件快速散热,包括探测器和视频处理器。高性能热管理系统使热像仪能够以高达0.025°C的精度检测热辐射。


热像仪的小型化趋势是影响热负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提高性能和功能,现代安防摄像头往往需要以更小的尺寸配备更多的电子设备。空间限制会在增加热流密度的同时,对空气流通带来负面影响。空气流通的限制使热管理设计变得低效,无法有效冷却,从而使图像传感器温度高于其最高工作温度。


热电器件等冷却组件也会向散热路径增加热量,这就需要更强大的热交换器来将热量散发到空气环境中。气流的考量非常重要,需要它们充分耗散热量,以降低热交换器热侧的热阻。风扇或液体热交换器增加了成本,并且需要在空间本已有限的设计中争夺空间,这可能会带来挑战。


利用珀耳帖效应,热电冷却器可以有效地为敏感元件散热


此外,同样影响气流的还有组件完全密封的相机设计。这样做是为了使相机能够承受水、液体、灰尘或污垢等外部环境。完全密封的设计,为热敏元件的散热带来了更大挑战。大多数情况下,外壳必须具有热传导路径,如冷板,通过散热器或热管传导热量。


冷却重要组件的过程可能会导致其表面低于露点,从而产生冷凝,带来有害的水分。构建保护性的外部环境,以防止湿气、冷凝和其他外部污染物进入,对于保护相机敏感电子元件至关重要。此外,还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材料放气,因为它会污染相机的镜头。在设计阶段,就必须考虑尽量减少可能排气的材料,如界面材料或导线绝缘材料等。


普通标准散热器无法将设备冷却到环境温度以下,因而不能作为独立装置满足热像仪的需求,为其提供温度控制。热电冷却器等主动热电设备与无源热交换器结合使用,可以为热像仪探测器提供局部冷却。热电冷却器利用珀耳帖效应产生温差,从热交换器热侧温度测量,可将探测器温度降低约40°C。


然后,热量需要通过散热器、风扇等散热装置传递到周围的空气中(这个过程会增加能耗)。但是,利用风扇确保热侧散热器不会饱和至关重要。否则,热量会回流到器件端,导致升温。显然,需要对系统进行优化以提高散热性能系数。


随着政府和私人安全机构对视频监控的应用增长,户外摄像头的用量大幅增加


由于标准热电器件无法在高温室外应用中高效运行,因此在热像仪应用中对成像探测器进行局部冷却并非易事。在高温下,用于构建热电器件的材料(包括焊料和铜母线),会扩散到热电器件中。这将导致标准热电器件最终失效。


热电冷却器解决方案


下一代热电冷却器将具有坚固的结构,使其能够应对恶劣的应用环境。有些热电冷却器可以在高达150°C的温度下运行,这超过大多数室外应用。


下一代热电冷却器采用了碲化铋半导体材料和导热氧化铝陶瓷,与传统热电冷却器相比,可将冷却能力提高10%。与标准热电材料相比,这些固态热泵具有更高的热绝缘屏障,可将温差(ΔT)提高5 K。增强的热电材料加上坚固的结构,可以防止下一代热电冷却器在高温环境中的性能退化,这是当前标准热电冷却器的常见问题。


热电冷却器可将关键的CMOS传感器温度相对散热器的热侧温度降低约40°C


先进的热电冷却器可以保持高性能系数,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行所需要的输入功率,并降低热侧的散热要求,这对于散热性能较差的应用至关重要。


室外热像仪应用中仍需要采用温度敏感的光电器件,最坏情况下其工作的环境温度可能超过90°C。这些系统中的热波动可能导致器件的性能下降,甚至系统故障。因此,这些热像仪需要主动冷却,以确保在室外环境中低于最高工作温度,维持高成像分辨率。


不过,传统的标准热电器件也无法在这种高温下工作。然而,专为现代、更复杂热电冷却器设计的新材料,可以确保当前热像仪中热敏电子器件的可靠性及最佳性能。


Laird Thermal Systems热电冷却器产品组合


本文作者Andrew Dereka,麦姆斯咨询编译


Andrew Dereka是莱尔德热系统(Laird Thermal Systems)热电冷却器及其组件产品线的产品总监,Laird Thermal Systems是知名的热管理解决方案全球领导者之一。Andrew Dereka拥有20年的热管理经验,与世界各地的主要OEM合作,了解并帮助他们解决相关的热管理问题。

关键词:红外热像仪 红外探测器 摄像头
浏览量:7951
来 源:麦姆斯咨询
编辑:清风
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