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潮涌荆楚千帆竞。
新华社湖北分社今天开始推出“向‘新’而行——新质生产力调研行全媒体访谈”系列融合专题报道。
科技创新的先行者,产业模式的革新者,新发展理念的践行者,他们将在这里交流创新创业的真知灼见,分享未来趋势的观察思考。
向“新”而行,以质为先。我们期待,在这个“新窗口”,可以看见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看见新领域、新动能、新探索,更可以看见美好未来!
没有芯片 如同没有灵魂
企业就像是行尸走肉
为了找到灵魂
他们勇作黑夜里的“追光者”
十年磨一剑终于研制出世界领先的红外芯片
新质生产力调研行全媒体访谈
邀请武汉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
讲述向“新”路上的艰辛故事
对话实录
■“没有芯片,企业如同行尸走肉”
新华社记者:1999年,您拿着辛苦积攒的30万元,毅然下海,为什么要投身当时国内还很不成熟的红外热成像领域?信心来自哪里?为什么取名“高德”?
黄立:上世纪九十年代,到处弥漫着创新创业的氛围。我也觉得应该在人生有限的时间里,做一点更有意义的事情。在这样的改革开放大潮下,我也加入了其中。红外和红外热成像是很小众的市场。但我读研究生学的是这个专业。当时考虑创业最好选择高科技赛道,同时应该发挥长处,做擅长的专业,所以选择了红外领域。“高德”从字面上理解很直白,“高德”就是高尚的品德。做企业首先要把人做好,其次产品的品质也要好。做人好,产品好,企业才会繁荣,长久不衰。
新华社记者:你们创办初期企业发展顺利,为什么后来遇到困难?
黄立:红外热成像是军民两用技术,国外对技术封锁非常严密。这里面最核心的部分,还是那颗芯片,我们称之为“红外探测器”。国外对此封锁更是严而又严,美国到现在也没卖过一颗给我们。“红外探测器”是红外企业的“心脏”,如果没有“心脏”,我们企业可以说是“行尸走肉”,没有“灵魂”,而且随时可能被西方捏死。如果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中,高德红外随时可能会灭亡。出于这个考虑,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心脏”,找到自己的“灵魂”。所以“红外探测器”芯片不管有多难,我们都义无反顾,不管要花多大代价,我们都必须要干,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新华社记者:当时有人劝你,芯片研制时间很长,投入很大。 红外芯片应该由国家投资研发,作为民营企业,为什么要担当这个责任?
黄立:没有必要区分哪些事国家做,哪些事民营企业做。我们都要有这个担当,一定不能等,不能靠,能做就应该去做。中国科技实力提高,应该靠每一个中国人。不管是国家队,还是民营企业,都是创新的主力军,反倒我觉得企业更应该是创新主体。
■“经历上千次失败,终于看到曙光”
新华社记者:研制芯片十年中,有长达三年停滞不前,当时有放弃研发的想法吗?
黄立:从2009年开始研制,大概花了三四年我们就把“红外探测器”做出来了,但性能一直远远达不到要求。主要是材料的问题,卡住了三年。这三年可以说几乎就是毫无进展。理论和技术,西方对我们完全封锁,都要从零开始。研发中,流片就流了可能上千次,每一次流片,花的钱其实都是很多的。老实说,我们当时都想放弃了,觉得可能怎么也突破不了。后来我们创立了自己的理论和计算方法,按照新的理论和方法,迅速得到非常好的结果,当时感觉就好像黑夜里突然看见了曙光,非常兴奋。
新华社记者:目前,高德红外探测器水平在世界上处于什么地位?
黄立:2024年1月,高德的“高性能红外探测芯片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科技成果顺利通过了院士专家组的评价。可以非常自豪地说,我们的红外探测器,跟西方最先进的水平比,不差分毫,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在一些地方甚至还有领先之处。从模仿学习到“并跑”,下个目标我们希望能够“领跑”。
新华社记者:十年“追芯”成功,这对于国家发展意味着什么?
黄立:以前我们从西方一年大概也就进口几百只红外探测器。现在高德一年产量500万只以上。想象一下,500万只,中国所有的领域都能够满足。以前西方卖几万元一只,现在我们可以做到最低几百块钱一只。过去西方限制出口红外探测器,而且价格非常高,因此在国防、汽车、石油、电力、化工等方面的应用都无法开展。比如汽车辅助驾驶,以往几万块,车上装不起,但现在几百块钱,随便装,能有效满足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需求。
■“跨界融合,主动作为”
新华社记者:你提出“跨界融合、主动作为,积极推动未来产业发展”。你们的脑机接口项目进展如何?
黄立: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一直要在创新之路上。除了红外领域外,我们还在脑机接口,无人机等方面取得创新和突破。高德旗下的衷华脑机公司自主研发的6.5万通道、双向植入式脑机接口系统,于2023年8月通过了北京天坛医院赵继宗院士领衔的专家组的科技成果评价,结论是“国际领先水平”。
新华社记者:现在无人机市场非常广阔,你们在这方面有哪些布局?
黄立:低空经济是前景广阔的蓝海。我们有多年积累的全套底层技术,目前已在武汉、深圳等地成功实施了低空共享无人机应用项目,是国内天地一体化智慧城市的标杆。我们将加快应用的推广,将我们的普宙科技打造成全国低空经济领军企业,抢占行业制高点。
黄立(右三)与科研人员在高德红外生产调试车间忙碌(2020年2月11日摄)。
■“科技工作者,心中都有一团火”
新华社记者:作为成功的创业者,你为什么还要坚持在一线搞科研,甚至自己做实验?
黄立:我认为自己最重要的特质,可能还是工程师,主要工作是做科学发明,包括带领团队去实现科学发明。科技创业者心中都有一团火,都想要干出一些在年老的时候回忆起来,值得炫耀的精彩事情。我想这一辈子,未来可能也一直会这么工作下去。
新华社记者:你对民营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信心如何?
黄立:真正的动力来自于内因,民营高科技企业,一定是要自发地、非常有干劲地去创新。只有自己坚定信心,看好国家未来的前景,毫无犹豫地投入其中,而且越早投入的话,企业发展就会越好。民营高科技企业应该在创新方面加大投入,要担起责任来,这不仅是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是企业的生存之道。现在西方封锁,我认为恰恰给本土高科技企业,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和市场,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此时高科技企业成长速度可能会更快,更应该坚定信心,加大创新投入。
- 浏览量:4050
- 来 源:新华网
- 编辑:流川
- 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
上海市嘉定区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精彩亮相第十九届中博会企业动态|2024-11-22
-
思仪科技率先突破并商用145GHz光波元件分析仪企业动态|2024-11-21
-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 Infineon GaN杯第十届高校电力电子应用设计大赛决赛落幕企业动态|2024-11-20
-
星云股份多款通用仪器仪表亮相广州国际计量展企业动态|2024-11-20
-
利利普OWON带您回顾2024重庆高教展|亮点纷呈,汇聚山城企业动态|2024-11-20
-
优利德测试仪表顺利交付,助力交通运输安全运行企业动态|2024-11-20
-
聚焦射频微波领域,构建模块化仪器产品体系企业动态|2024-11-19
-
服务创新教育,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 优利德亮相第62届高博会企业动态|2024-11-19
-
广电计量与上海汽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助推汽车产业质量升级企业动态|2024-11-19
-
助力核电产业安全高可靠性发展 广电计量亮相深圳核博会企业动态|2024-11-18